娘亲别慌,我种田超厉害

第二百四十九章 查漏补缺继续种花(1/2)

 买庄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要用异能培育出产量稳定的粮种也需要长期作战,这事儿急不得。

 眼下安之需要想一个更快见效的办法。

 于是她把目光落在了河堤旁的花田上。

 这一片延绵近二里地的花田吸引了对面书院几乎所有夫子和学生的目光,每天早晚都有人在这边散步。

 读书人大多感性,看到这样的美景之后,有人吟诗作对,有人挥舞画笔,还有人给亲朋密友写信分享。

 前段时间放了农假以后,几百个学子去了周边几个县城探亲,同时也将这一片花田的名声彻底在周边传开。

 因此在农假结束后,在河堤上能看到不少外地人的身影,他们都是慕名过来赏花。

 安之从县城的花店抽调了两个人回来,在花田搞起了自由采摘活动,效果很是不错,只要拿起剪刀进了花田,每个人都能满载而归。

 花店的生意在童老夫人的寿宴后迎来高峰期,村里花田每天的销量也很是不少,再加上胭脂铺子和熏香铺子两处的订单,花田的产出明显有些不够用了。

 明年将这一片花田进行扩张是势在必行。

 安之想,如果在扩充花田的时候能跟官府搭上关系就好了。

 ……

 五天之后,云老爷子从兰湾村带回了两尊棺木,将父母的坟迁到了东山村,也算是彻底跟兰湾村云氏一族划清了界限。

 跟云老爷子一起来的还有云铁牛一家。

 云铁牛对于云丰收仗势欺人的行为很是不满,奈何形势比人强,他在族里的话语权不如云丰收,因此只得眼睁睁看着云丰收上蹿下跳,最后逼走了云茂德。

 他无法帮助兄弟留在兰湾村,便带着全家人给兄弟的父母扶灵,也算是略尽一份心意。

 云茂德对于堂兄的这一份心意十分受用,在路上便多次表示,哪怕他不再是兰湾村云家的人,但他永远是云铁牛的弟弟,两家的情分绝不会因为他被除族而断开。

 云家人以为老爷子从兰湾村走了这一遭,心情难免低落,但是不想他们以为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

 他回来之后将双亲的棺木下葬,办酒款待了为迁坟一事出过力的所有人,而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酒楼的经营之中。

 好像除族一事对他而言并没有任何影响。

 只有云老太太知道,自家老头子这是憋了一口气,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让没有眼光的云氏一族看看,他们错得有多离谱。

 ……

 时间进入八月下旬以后,花田过了产量最丰的时候,百合、月季、玫瑰的数量开始慢慢往下降,不过各种菊花开始盛开,很快占领了一部分的市场。

 这时候的菊花还是四君子花,远不像后世那样多用于祭拜,大家都乐于买些菊花回去插瓶。

 而且马上就要到重阳节了,重阳有簪菊花的风俗,想来接下来一段时间都是菊花的主战场。

 现在花店已经不怎么需要操心,安之便将大部分的精力重新放回了花田。

 几个月之前花匠带过来的各种珍稀花木已经全部种活,花匠通过扦插的方法也培育了不少小花苗出来。

 在安之的鼓励下,他们也开始尝试各种嫁接之法,还有通过人工授粉进行杂交,试图培育出别的品种来。

 有了各种珍稀花苗,也就意味着东山村的花田在市场上拥有了更大的竞争力,哪怕明年有人学着种花也不必担心,毕竟她这边已经在主动拉开差距了。

 将自己手头有的花种全部统计一遍之后,安之开始查漏补缺,能在南方存活的鲜花品类,她这里必须都得有。

 而且还要尽可能做到在一年的每个季节,东山村都有花可赏。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菊花谢了之后花田就没花了,最快得等到明年春,耐寒的蔷薇开花之后才有花可赏,有花可卖。

 而冬天到春天的这个空缺,必须得想办法来弥补。

 安之跟花匠商量之后,决定趁着现在天气尚可扦插三亩的山茶花、三亩水仙花,然后嫁接出一片梅花林。

 山茶花和梅花嫁接/扦插之后大约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开花,也就是说最早得等到后年冬天才有花可赏。

 这跟安之的计划正好匹配。

 她原计划明年种出百亩左右的花田,把缺少的花种,如芙蓉、芍药、牡丹之类的全部都补齐。

 如果明年鲜花事业的发展能达到预期,那就在后年把东山村彻底改造成鲜花基地,这样就可以保证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赏。

 到那时她就可以把东山村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不说吸引各地游客,但在原安府内,应该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而且两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