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别慌,我种田超厉害

第六十七章 八岁生辰(1/2)

 云燕蓉回来以后,家里的访客便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

 一部分是关系跟她比较好的人上门来找她唠闲嗑,分享一下村里的各种消息,然后再打听一下她在城里过得怎么样。

 另一部分则是还惦记着那“十两银子”的绣活,想来她这里一探真假,然后试试看她有没有收徒的打算。

 如果学刺绣真那么赚钱的话,花点钱拜师也不是不可以啊。

 说到刺绣到底赚不赚钱,那就势必得说一下云家地藏拙了。

 云老爷子生病前的云家人在村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富裕,家里光是现银就存了三百余两。

 但在云老太太有意遮掩下,大伙儿都只以为他们日子还算过得去,有时候还会有些困难。

 比如说每次郑茂学去赶考之前,云燕蓉都会典卖首饰凑盘缠,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还有就是云家人除了现在住的这套房屋以外没有恒产,他们连一亩田也没有。

 这样的行为骗过了村里人,同时也骗过了郑茂学。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伙儿自然以为云家人是穷的,最起码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在他们的意识里,云家每年刺绣撑死了应该也就赚能赚个七八两,最多不超过十两,是属于一个赚钱却没那么赚钱的行业。

 这行业的规矩也多,首先一点,学刺绣的姑娘就不能再做任何家务了,哪怕是洗衣做饭也不行,不仅不能干活,还得花钱好好要养护双手,光这一点就劝退了不少人。

 而且这行业还讲天分,据说云燕蓉是属于天分好的,这种情况下她都赚不了多少钱,因此更不会有多少人送孩子专门来学刺绣。

 只有那家里条件好且真心疼闺女的人家,才会将女儿送过来,刺绣不管能不能学成,但针线活定是会比旁人好的,以后说亲也是个助力。

 可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

 燕蓉出门俩月就能赚十两银子,那她一年十二个月就能赚六十两银子,即便往少了算,那也得有五十两。

 五十两银子!

 好些人全家的家当都不一定有这么多。

 这个数目让他们震惊,也让他们心动。

 心里都想着哪怕自家小孩儿没有燕蓉有天分,那只要能够赚到燕蓉一成那么多也很够了。

 因此都纷纷来云家,想要试试看能不能让自家闺女/孙女/新媳妇来拜师。

 云燕蓉显然早就想过回来之后会面对的各种状况,此时对于大伙儿的询问,她表现得很是从容。

 “我就一个人,咱村里的小姑娘新媳妇儿却很是不少,我教谁不教谁都是个问题,所以就不特意收徒了。

 我还是那个态度,谁若是在刺绣这事儿上问题,可以随时来问我,我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云燕蓉就是这样滴水不漏的性子,一般人都别想挑出她的错处,所以她在村里人缘一般,但口碑确实不差。

 得了云燕蓉的准话之后,来云家的便不只有与云燕蓉年龄相仿的妇人和长辈,还有不少新媳妇和小姑娘,家里愈发地热闹起来。

 安之爱热闹,但她不爱这样的热闹,因此当自家被“侵占”要以后,除了吃饭和睡觉的点,家里基本看不到她的人影。

 这天吃晚饭时,安之不由抱怨:“明明是我自己的娘,我还没亲香够呢,现在都近不了身了。

 娘,难不成就任由她们这样…这样成天待在咱家?”

 对这事儿云老太太经验颇丰:“没事,还有几天就得秋收了,到时候咱家就清静了。

 等到秋收之后,来咱家的人定会少一半还不止。

 再等她们的手指被针扎个几十回,这些人又会减少,一轮一轮地淘下来,等到年底也就剩那么几个了。

 到时候你娘再挑出有天赋有毅力地教一教,这事儿也就结束了。”

 似她搬来东山村近三十年,这样的阵势经历过不下五回,几乎回回如此。

 安之听说秋收之后能好上不少,她便也放下心来。

 就怕自家以后一直乱糟糟的,那才叫难搞。

 ……

 九月二十六是安之八岁的生辰。

 每年生辰安之都会收到家人精心准备的礼物,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祖父送了一把小弓,她现在已经开始跟周叔练基本功,慢慢地也可以开始学射箭了。

 祖母如往年一般送的是一个桌屏,桌屏上绣的是她喂鸡时的模样。

 她娘送了一条银制的铃兰手链,活扣的尾部还有一个铃铛,随着移动会叮当作响。

 “谢谢祖父祖母和娘的礼物,我很喜欢!”安之捧着礼物笑得眉飞色舞:“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