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别慌,我种田超厉害

第七十八章 让这里变得不一样(1/2)

 这两天突然传出件新鲜事,说是县里有个之前在县学读书的孩子想要转学东山村的村学来读书,结果被孙景澄给拒绝了。

 村民们对孙景澄的此番行为可谓是百思不得其解。

 虽说孙老爷不差一个两个学生的束脩,可送上门的钱为什么要往外推呢?

 他们倒是想劝孙老爷别犯傻,只是这种事情也轮不到他们来置喙,只能一个两个地在心里惋惜。

 不过惋惜之外,他们更多的是高兴。

 县学是多么好的地方,能在那里启蒙的孩子都非富即贵,可是现在却有个人放着大好的学堂不要,非得转到村里边儿来。

 这说明什么?

 这就说明孙老爷教得好啊,比县学里的夫子都要教得好,所以那户人家才会舍近求远,非得来东山村求学。

 结果还被拒了!

 他们的孩子拥有比城里的孩子还要好的夫子,他们怎么能不开心。

 村里人开心,但当事人孙景澄却很是不快。

 “周师兄,你可知要转学的是谁?

 是县丞的儿子!

 我猜那人定是知道我的身份了,所以才眼巴巴地凑上来。

 靠,我当时千叮万嘱,让童县令一定给我保密,他答应得好好的,结果这才几天就给泄密了。

 姓童的以为这里离京城天高地远,我就拿他没办法吗?”

 周志明沉声道:“景澄,这里面可能有误会。

 我对童县令的为人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既然答应了你,那这件事应该不是他走漏的消息。

 你别忘了当时除了你跟童县令之外,还有一个书吏在场,那个书吏比童县令更可疑。

 再者你的身份既然牵涉到案情,那么你所说的话书吏定会一字一句地一句地记录下来。

 如果有心人要去翻这个卷宗,根本瞒不住。”

 孙景澄转念一想,便觉得这件事应该真如周师兄所说的那般。

 据他了解,童县令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实在没必要冒着得罪他的风险将消息给泄露出去。

 “那劳什子县丞一看就是溜须拍马之辈,想来也不是个好的,这眼巴巴地将人送到我这里来,不就是想着跟我拉关系么?

 我偏不如他的意!”

 周志明提醒他:“别将事情闹得太过,咱们现在这种情况不宜张扬。”

 孙景澄气鼓鼓道:“我也不想张扬,可你看那县丞,他非大张旗鼓地将旗鼓地将儿子往我这里塞。

 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人精,想必有人应该嗅到一些不寻常了。

 我若不尽早吓住那县丞,估计要不了几天,我这村学能多出几十号学生来。

 等消息传开,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往东山村涌。

 到那时候,咱们的行踪可就真藏不住了。”

 一旁练字的俞夫子突然开口:“我倒觉得这不是件坏事。”

 这话一出,屋里两人都看向他:“夫子?”

 俞夫子放下手里的毛笔,抬头看向周志明:“小周,你对阿佑有何安排?”

 “自然是好好照顾他,护他健康长大,然后助他拿回本该属于他的一切。”

 周志明的答案未经任何思考,显然是已经在心里想过千百遍。

 俞夫子目光深邃地看着他:“就让阿佑待在东山村隐姓埋名地长大?”

 夫子的话里有着明显的不赞同,周景澄已经到了嘴边的那一句“是”,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拱手道:“请夫子赐教。”

 “我问你,现在压在阿佑身上最麻烦的事情是什么?”

 “藏在暗处,且有那个本事杀了他的敌人。”

 俞夫子摇头:“不,这算个大麻烦,却并不是那么重要。

 他最重要的麻烦,是自出生时就戴着的枷锁。”

 听到这话,周志明的眼光忽地一暗,拳头也不自觉地不自觉地握紧。

 俞夫子却笑了出来:“小周,不要每次提起这件事你就如此抗拒。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要做的事就是直面它,并且解决它。”

 旁听许久的孙景澄急切问道:“莫非夫子已经有办法了?”

 老者气定神闲抚着长须,淡然摇头:“没有。”

 听到这个答案,孙景澄的肩头瞬间垮下。

 只听俞夫子又道:“但我觉得若想解决这个枷锁,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此时的阿佑远离是非中心,他周边接触的人和事都在咱们的掌控范围内,是好是坏都是咱们说了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