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我们研究了几个月,人家两天就解决了?(4/4)

浩得到消息就回了个电话,听到杨渊说起数值问题,还谈到了报告,顿时犹豫道,“你们这个研究还要报告啊?”

  他解释道,“我并没有做记录,因为我也是在研究,如果你们要报告,还要等上一个月。”

  “而且,我觉得给报告……你们短时间也不一定能看懂吧。”

  他说的很犹豫,因为听起来有些打击人。

  杨渊听了都沉默了。

  他理解了两个信息,一个是报告需要一个月,对方似乎不愿意特别为这个工作写报告,只是顺带做一下分析研究。

  第二就是,报告的内容会很复杂,他们不一定看得懂。

  杨渊沉默了。

  崔勋年也沉默了。

  等放下了电话以后,两人对视了一眼,他们还是第一次明显感觉到智商、能力被鄙视,但对方说的很直白,似乎也是发自内心的,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让人郁闷。

  “现在怎么办?要等一个月吗?”崔勋年沉默了好久说道。

  杨渊都有些哭笑不得,他不知道是王浩太自信了,还是说自己的判断有错误,最后干脆说道,“既然人家这么有信心,我们就实验吧!”

  “一次实验,消耗些经费而已,这个责任,我还是担得了的。”

  杨渊就是项目负责人,他决定的事情,是谁也不能改变的。

  很快。

  团队内部召开了会议。

  即便其他人很不解,也都开始着手准备实验。

  实验不是直接就能进行的,团队需要对于新的数值解组进行分析,以此来计算其他的数据,然后以得出的数据对于飞机模型进行改造。

  再下一步才是准备风压测试,准备实验就要进行一天,加起来总计要三天时间。

  三天后。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专业负责实验的小组,开启了巨大的高压风扇,操作间传来一阵剧烈的嗡嗡响声,飞机模型固定在原地承受风压,同时也得出了一系列的数据。

  实验进行了有半小时才停下。

  数据提取完毕。

  这时候,团队就开始分工合作去计算,最后在把数据汇总进行分析。

  晚上七点钟,实验工作进行完毕。

  一群人又聚集在会议室里,张丙河拿到了所有的数据,正在做最后的计算。

  所有人都看着他,等待着。

  终于。

  张丙河完成了计算,他看着纸面上的数值,满脸都写着震撼。

  “多少?”杨渊问道。

  其他人也看过去。

  张丙河深吸了一口,很简单的说出一个数字,“18.7。”

  “18.7、18.7?这怎么可能?”

  他实在是太惊讶了。

  之前几个月的研究,他们不断的做分析,进行了七次实验,最好数据也只是23.6,往上提升0.1都很困难。

  现在……18.7?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震撼人心的数字!

  其他人听罢顿时也惊住了。

  张丙河连忙问道,“杨总工,你们是从哪里得到的数据?谁分析出来的?”

  “王浩。”杨渊说出了名字。

  “王浩?”

  “就是前几天说的那个王浩?”张丙河都听愣了。

  其他人也惊讶起来,“这二十万花的值了,一次实验,直接就是18.7。”

  “我们可是研究几个月了,人家两天就解决了?”

  “这也太神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