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六百二十三章 地球,可不能被毁灭啊!(3/3)

比如导体的表层?导体是内部封闭的,也许我们就看不到……”

  海伦道,“从理论上来说,超s波会受到常规环境的挤压。”

  “如果我们已经制造出了超s波,那么他一定会受到常规环境的影响,有表现……也许会出现在超远距离的位置?”

  “但如果是超远距离,我们也没有办法做检测……”

  “还有,超远距离,是直接性的穿透及时到达,还是光速?”

  海伦连续提出了几个问题。

  其他人也陷入到思考中,他们想不出超远距离如何做检测?难道让卫星顺着方向进行拍摄?

  “倒是也可以……”

  王浩思考着,“我联系一下卫星中心,让他们用最高精度的光学相机,顺着方向多拍摄几张照片?”

  ……

  于此同时。

  全世界已经有几颗卫星拍摄到了太空中的黑点。

  这一次的黑点出现在距离地球表面560公里左右的高度上。

  阿迈瑞肯卫星中心、O洲宇航局都有了黑点的消息,他们的反应和空间站运转控制中心同出一辙。

  “560公里高度,出现一个黑点,大小在十米左右,似乎是扁平的椭圆形。”

  “可能是磁场干扰或者是某种奇特的光学现象?”

  “从出现到消失,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应该是某种光学现象,也许最近活跃的太阳黑子有关。”

  “太阳专家布拉文教授说,可能是太阳风暴辐射、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某种光学作用……”

  种花家卫星中心也同样拍到了黑点,因为上一次出现的黑点,他们正对附近区域进行重点观察,有三台高度在600到800公里的卫星都拍到了黑点。

  其中有一艘携带高精度相机的卫星,轨道高度只有608公里,还几乎正对黑点位置经过,拍摄到的高精度画面非常清晰。

  卫星中心也根据这一张清晰的照片分析出了精细的数据,“高度561.4公里,扁平的椭圆形,最小内径5.1米,最大内径10.3米,正对位置是在克什格勒旗北部50公里左右。”

  数据放在了卫星中心主任张凯面前。

  张凯马上调用了上个星期拍摄到的黑点数据,“高度391到392公里,最大内径8.6到10米之间,正对位置克什格勒旗。”

  “高度561.4公里,正对位置是在克什格勒旗北部50公里……”

  他仔细研究了两个数据,以高度和正对位置画了个两条线段,分别连接线段的端点再延长,就指向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湮灭力场实验基地!”

  张凯顿时惊住了,他马上把消息上报给了顶头上司赵老师。

  赵老师收到了消息,抓住了几个关键词,“疑似强湮灭力场的太空黑点、指向湮灭力场实验组……”

  “这个……”

  “黑洞!”

  他顿时想起上一次和徐老师一起去湮灭力场实验基地,生怕王浩是在研究黑洞,结果似乎是去了个寂寞。

  后来似乎是听说王浩发表了一篇和黑洞有关的研究论文。

  接下来就是光压发动机测试,事情过去就没在意了。

  现在……

  赵老师用力一拍桌子站起来,震惊的喊道“没错了!”

  “一定是研究出了黑洞,还制造出来了!”

  “不行,要赶紧阻止他!”

  “地球,可不能被毁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