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截胡秦淮茹开始》

123.张元林指出设计关键在于凸轮,试验机三天下线震惊竞争对手(6/7)

无损的凸轮也就算了,照葫芦画瓢多简单,谁都会,问题是已经锈烂了,整个形状都受到影响,边部出现严重缺失,现在只能看出大概形状,根本无法一比一的去模彷和复刻。

  就这样,在众领导们的期待下,原本欢快起来的气氛再次逐渐凝固,一直到最后每个饶脸上又是愁容密布。

  啪的一声,一名工程师丢下笔,不断的挠着头发,那表情看起来有点想便秘的感觉。

  “不行啊,怎么算都不对,照着这个情况去尝试,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这谁知道哪个是正确的,本来都要搞好了,结果又变得遥遥无期,真叫人头大啊!”

  如果不知道正确答桉,最笨但是最容易的办法就是穷举,一个一个的去尝试,排除一切错误答桉,留下的那个就是正确的。

  当然也不排除运气很好,不需要尝试全部,但这种情况谁也不准,万一就是要试到最后才有结果呢?

  所以,穷举法可以用,但得看情况。

  比如现在,每个人都对穷举法有一种排斥心理。

  因为昨他们就是觉得有希望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结果,大家才会充满了干劲,甚至自发的带着信息资料回家接着干。

  就是靠着这口气,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往前冲,结果眼前突然出现了上百条甚至更多的岔路口,换谁都会有些心态大崩的。

  于是,众人又变得愁容满面,也让众领导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关键时刻,张元林又从工具包里摸出了五块木头模型。

  “各位前辈,我也来尽一份力吧,之前拆解机器时,我把自己有把握的东西都用木头做了一遍模型,这个凸轮也不例外,虽然我不会计算,但我也尝试着做了五个出来,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听到张元林的话,工程师们纷纷抬头看来,一时间,新的希望在他们的心底升起。

  林工还是率先反应过来,他这个人满脑子都是工作,只想把结果搞出来,这也可以变相的认为是心无杂念了。

  “张工,你运气那么好,指不定正确的答桉就在这五个模型当中!”

  就这样,工程师们再度忙活起来。

  一众领导也跟着屏气凝神,一脸严肃的等待着结果。

  约莫一个时后,紧张的等待终于结束,此时也临近午饭的时间了,不知不觉中,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匆匆而过。

  工程师们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停手,然后各自对照着手里的资料和数据,又死死的盯着其中一个木头模型。

  短暂的沉默后,是极致的欢呼与爆发。

  一时间,研发车间里充满了欢呼与掌声。

  “张工不愧是张工,这运气我是服气的,太牛了!”

  “果然张工留下来是没错的,没了张工咱们有的愁呢!”

  “可不是么,张工虽然不专业,但是运气好啊,那么多种可能性,张工做了五个模型就给碰上了,真是助我们啊!”

  眼看着工程师们突然就嗨了起来,一众领导也是看的目瞪口呆。

  杨厂长忍不住问道:

  “怎么了这是,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距离最近的一名工程师听到后,转身笑着道:

  “杨厂长,问题还差一点儿解决,但是已经有了头绪,不是大问题了。”

  接着又有一名工程师解释道:

  “做凸轮关键就是那道曲线的设计,由于设备上的凸轮已经锈烂了,我们根本没办法直接复刻。”

  “如果是各种可能一个一个的安排去试,要是咱们运气不好,试半年一年都难。”

  “不过现在没问题了,张工的一个凸轮模型和我们计算出来的理论数据很吻合,要是足够顺利,我们下午就能把最关键的凸轮设计出来。”

  杨厂长听到后,也意识到了什么,当即面露期待的道: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把凸轮设计出来,整个设备的所有部件全都齐了?”

  负责制图的工程师拿出了厚厚一叠手绘草图,笑呵呵的道:

  “杨厂长,您看看吧,整台设备的所有图纸都在这里了,咱们就差这一个凸轮!”

  听到对方的回答,杨厂长喜笑颜开,转头看向了其余的领导,一边着一边不断的点头,脸上的激动难以言喻。

  随后,杨厂长又看向了工程师们,直接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那你们预计要多久能把试验机给做出来呢?”

  这次工程师们都选择了闭嘴,他们在张元林的指导下以极快的速度推进着项目进度,以至于他们一个个的都丧失了对进度预估的把控能力。

  最开始的时候你要是问我们大概多久能出结果,我们的回答是快则半年,慢则一两年,结果张元林一来,直接让我们把预估时间压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