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展拳脚(2/4)

很不划算的,因为凋刻完后,还不能将工匠赶走,要知道这泥活字可是有寿命的,坏了的话,到时又得请人来凋刻,关键这人还不好请。

  由于之前正版书铺大规模招人,导致这种手艺的工匠,工资是蹭蹭地往上涨。

  可一直养着,也不划算。

  正好,他们听说张斐要做活字作坊。

  直接买现成的,这可是最为划算的。

  尤其是这活字作坊还是慈善机构控制的,许多士大夫也是捐赠人。

  他们就不怕张斐垄断。

  张斐也向一众人解释道:「我们作坊成版卖的话,一个活字的价格是十文钱,常用字,一版是两千个字,一版就是二十贯钱,单买的话,一个字就是十五文钱。

  一般来说,一个书铺,至少至少要买两版,甚至于三版,才能够快速地印报,各位应该都知道,当今的报纸就是要快。

  同时他们还要购买一些不

  是不太常用的字,但也并非是生僻字,故此算下来,一家报铺在活字方面投入,至少要花费五十贯钱。」

  张斐带着他们入得一个小院,但见里面的工匠正在制作一个个大轮盘,轮盘上有着一个个小方格,一看就知道是储备活字的。

  张斐笑道:

  纸铺商人黄灿道:

  张斐呵呵道:

  黄灿指着轮盘上的标识,道:

  众人凝目看去,这才发现轮盘最上方,刻着各种偏旁部首。

  张斐点点头道:

  这其实就是引入字典的寻字法,然后用轮盘转动的方式,便于拿取。

  黄灿突然又道:

  张斐耸耸肩道:

  樊颙道:

  张斐叹道:

  樊颙震惊道:

  张斐道:

  众人是齐刷刷地点头。

  张斐道:

  王安石、司马光的字,你还将就着用。

  霸道!

  实在是太霸道了!

  我们喜欢!

  但事实还真就是如此,张斐当时只是跟他们提了一嘴,他们立刻就答应下来。

  翻开报纸,全是自己的字。

  这感觉多爽。

  其实他们写的也不错,但这可是北宋黄金时期。

  大书法家比比皆是,如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将来这活字肯定也是要按照谁的字来算钱的,到时候王安石、司马光可能就是廉价的代表。

  没有办法。

  人比人气死人啊!

  接下来,张斐又带着他们在里面逛了一圈。

  基本上所有活字印刷的工具,这里都提供贩卖,这些也都是利润。

  甚至还包括凋版的制作。

  但对于那些士大夫而言,花不到一百贯,请上几个排版工匠,就能够印刷报纸,绝对是太划算了。

  毕竟内容方面,他们自己就是行家。

  而且,活字印刷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泥活字是比较容易坏的,如果只坏一个,制作成本就非常高,但这里是随时可以买到的,一个才十五文钱。

  非常省心。

  惊喜!

  这给捐助人带来极大的惊喜!

  毕竟他的

  预期太低,如今一看,似乎还能够赚不少钱。

  大大的惊喜啊!

  第二日,他们又满怀期待地出城视察大宋慈善基金投资的第二个重要项目,就是车马租赁。

  这也是要出城的原因,因为这个总部没法设在城内,毕竟要大规模饲养马驴,城内那点地肯定是不够的。

  正好曹评直接捐了个小牧场给慈善机构,地点位于城西。

  张斐就拿来作为车马租赁总部。

  曹评家的这个小牧场很有意思,这里本来是一个大牧场,而且是属于朝廷的,但是后来牧场全部被达官显贵,甚至于百姓给侵占了,或者说花钱买下,变成耕地。

  曹家也弄了一块,只不过这曹家是将门世家,就希望留下这个小牧场,给自己养一些马,可关键周边全是耕地,这马就没放了,放着放着就放到人家田里去了。

  出了很多事故。

  都快成为曹家的一块心病。

  关键,这牧场还在慢慢变小。

  曹家本是打算也将这牧场变成耕地,正好遇到这慈善机构,于是就将这牧场捐给慈善机构,是耕是牧都行。

  由此可见,其实宋朝现有的领土,也真不是说没有养马的地方。

  在建国之初,开封以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