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四百零四章 风起云涌(2/3)

也只派两个检控官过去。

  这能监督新政吗?

  其实公检法具体的框架都已经成型,再加上法制之法,那就是如虎添翼。

  但是司马光又是那种非常传统的儒家学派,他对于官员道德层面是看得很重,对于用人方面真是慎之又慎。

  富弼点点头道:“不错,警察能够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是能够拿到稳定的收入,而不需要去盘剥百姓,维持自己的生计。”

  说到这里,他又安慰司马光道:“慢慢来吧,以免得不偿失。”

  相国寺。

  只见一个身披红袈裟的白须老僧快步走向西北角落里面的一个菜园。

  来到菜园门前,门口两个小沙弥立刻行以佛礼,“住持。”

  这白须老僧正是相国寺的住持慧明,

  慧明道:“止诤可在?”

  两个小沙弥相视一眼,又瞧了眼慧明。

  慧明闭目一叹:“一刻钟后老衲再来。”

  “是。”

  慧明前脚刚走,立刻就有一个小沙弥反身入得菜园内。

  过得少许,但见一顶轿子急急从院内行出。

  轿子离开不久,慧明再度来到菜园。

  只见一个肥头大耳、膀大腰圆,满面通红的大和尚站在院中,双手合十,“止诤见过住持。”

  这人正是鲁斌鲁大师。

  慧明打量了下鲁斌,问道:“你现在可还清醒着?”

  鲁斌立刻道:“清醒。主持屋里请。”

  慧明站在院里都闻到一股酒色之气,“罢了,就在这里谈吧。你可知道老衲急着找你是为何事?”

  鲁斌迟疑半响,“募役法。”

  慧明又问道:“你怎么看?”

  鲁斌抹了下脑门上的汗,“住持,俺以为这钱也不是很多,又何必与王介甫发生冲突。”

  慧明沉眉不语。

  鲁斌挠挠自己的光头,道:“马上就是青黄不接之际,百姓急缺粮食,一般这时候,粮价都会上涨。

  如果我们降低粮价出售粮食,将会在短时日内收获大量的铜钱,若还能联合其他大地主一块降价,那么乡村里的铜钱将会变得缺少,到时朝廷收免役钱时,是必然会出现问题的。”

  慧明道:“此事就交由你去办。”

  “是。”

  “老衲先走了。”

  “住持慢走。”

  慧明行至门前,突然回过头来,“这大白天的你就少在院里厮混,让人瞧见可是不好。”

  鲁斌点点头道:“是。”

  慧明走后,鲁斌急急挠挠自己的大光头,“都已经躲在这庙里,还是离不开这些破事。唉。”

  说着,他又向外面喊道:“云云!云云!”

  只见一个小沙弥进来,“师父有何吩咐。”

  鲁斌道:“快去将那婆娘唤回来,老子今儿很上火。”

  “是。”

  外城,城西。

  在一间大宅院内,只听得里面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

  这间宅院就是当初张斐租下准备自己住,结果被王文善伏击的不祥之地。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汴京律师事务所的会计部,毕竟内城寸土寸金,只能将会计部搬到外城来。

  虽然是律师事务所,但是会计部已经成为事务所最为核心的部门,因为事务所最赚钱的业务就是计税的业务。

  如今已有百余人之多。

  其中八成都是从官府里面挖来到刀笔吏。

  “余江见过三郎,范员外。”

  但见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来到厅堂,向坐在正座的张斐和范理行得一礼。

  “余先生请坐。”

  张斐伸手引向身旁的座位。

  “多谢。”

  余江是坐得笔直,这坐姿跟司马光是一模一样。

  张斐问道:“听说余先生之前在开封县担任押司?”

  余江点点头:“正是。”

  张斐又问道:“不知余先生是负责什么事务?”

  余江道:“在下之前在衙里专门负责民户等级的判定。”

  张斐好奇道:“我听说干这活的押司,可都是非常有钱的,余先生为何要来我这里?”

  一个等级判定,可能直接关乎到百姓的生死存亡,这种事是非常赚钱的,尤其是在开封府,喝点汤就能过得很滋润。

  余江道:“在下就是不愿意与那些同流合污,故而受到那些人的排斥,所以选择来这里做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