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六百四十四章 珠玉在前(2/5)

钞并不多。反倒是因为之前由于缺乏钱币,导致交易困难,这货物的价格是普遍偏低,目前才算是正常现象,咱犯不着为此恐慌。”

  “这一点我倒是未有想到。”元绛听得是频频点头,又道:“但是粮价高,则伤民,我们得想办法阻止粮价上涨。”

  张斐道:“去年裁了那么多兵,提举常平司应该是有足够的粮食。”

  元绛道:“但是其中大部分是要应对灾荒,而且我们暂时还不知道,得向外面卖多少粮食,才能够制止粮价继续上涨。”

  张斐沉吟一会儿,道:“其实可以用税收来调整。”

  “税收?”

  “嗯。”

  张斐点点头,道:“酿酒不一定是要谷物,果子也行,如果贩卖果酒,所得收入,是能够减半税,必然会有很多人去酿造果酒,就能够减轻粮食的消耗。”

  元绛稍稍点头,“这倒是一个办法。”

  张斐道:“但同时提举常平司还是得放出一部分粮食来,尤其是当下刚刚开始放开酿酒,每个人都会认为,这里面是大有利润可图,故此许多酒户都会争抢粮食,从而又哄抬粮价,一旦朝廷开始放粮,他们不会去抢购粮食,相信这有效制止粮价继续上涨。”

  元绛思索一会儿,“行,我就先放出一些粮食来。但是你也得去跟税务司谈谈,能否做到,这果酒税入减半。”

  张斐笑道:“这元学士请放心,税务司一定能够做到的。此时税务司只担心一件事。”

  “什么事?”

  “就没有人敢逃税。”

  “啊?”

  “因为那样得话,大家就没有奖金。”

  “哦哈哈!”

  元绛哈哈笑道:“原来想要阻止税务司,就是如实交税啊。”

  张斐笑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在利益面前,必然还是会有人铤而走险的,实在不行,到时还有京兆府来凑,这税务司是永远不会缺乏奖金的。”

  咚咚咚!

  门外突然响起敲门声。

  “三哥,范先生和陆先生来了。”

  “知道了,我马上就过来。”

  “是过来谈乡法的?”

  元绛问道。

  张斐点点头。

  元绛道:“关于那《蓝田乡约》,我也听说了,其目的还是用来制止公检法下乡。”

  张斐点点头,又笑道:“其实只要大家都遵守我们都认同的成文规定,那我也就无所谓。”

  又聊得两句,元绛便起身告辞了。

  他现在可比张斐要忙得多,大路已经铺好,他现在要全力改善财政,什么均输法、免役法,都得贯彻下去。

  而这回范镇与陆晓生前来,主要就是乡里执法人员的规范,他们表示愿意接受张斐建议,也不要求太多,直接遵从皇家警察的执法手册,但是由乡里的义仓出钱雇用或者培训乡警,用于执行乡约。

  简单来说,就还是我们自己搞定,你们就别来了。

  人家都这么爽快,张斐也不好再挑刺,就看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这《蓝田乡约》。

  关键张斐目前的重心,已经从河中府转移到全国,主要就是汴京和京东东路。

  第二日,他便来到大狗的酒楼。

  “什么事?”

  张斐坐了下来,问道。

  大狗道:“豹哥那边传来消息,京东东路已经开始在发放第三轮青苗钱,但所得之利,大多数都进了官府和那些大财主的腰包,最惨的就是那些一二等富户,他们不像那些大财主一样,是有足够的财富,去慢慢放贷,且有足够实力将钱给讨回来。

  如果这钱借不出去,又或者讨不回来,他们就只能自己出钱去偿还青苗钱,然而,在还得过程中,这利息是只多不少,这还不上的也只能向那些大地主借钱偿还。

  现在许多州县,都是一笔笔糊涂账,如果这时候有人收购这些富户手中的债务,他们肯定会愿意的。”

  “才第三轮就撑不住了,那些富户就这点实力?”张斐纳闷道。

  大狗道:“其实那边也跟河中府一样,富户也就是多些田地,生活无忧,但也经不起这般折腾,而且那边偿还青苗钱,是要求偿还钱币的,可不是每个富户家都有大量的钱币,许多富户还需要拿粮食去跟大财主换钱币,亦或者选择经受折算的盘剥,反正这里面又得出一笔钱。”

  说着,他又补充道:“不过,目前只是少部分富户折腾的很惨,大多数富户,还是能够撑得住,但许多百姓是真的撑不住了。”

  如果到时一块收,必然会引人怀疑,这得分批进行。张斐沉吟少许,道:“这样,你传信给李豹,让他先想办法,从那些大财主手中,收购富户所拖欠的债务,如果还有能力偿还的富户,则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