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5)

你致仕要容易得多啊!

  二人聊得一会儿,那殿门便打开来,大臣们刚刚入得殿内片刻,赵顼便来了。

  “朕听闻最近有关祥符县流云寺通奸一案,闹得是满城风雨,这不都已经审完了吗?”

  赵顼神色不悦地问道。

  可见这事闹得他也很头疼。

  这真的不是什么大事,但若不及时制止,闹到后面,就会变成大事。

  什么礼法、司法,错判、冤案全都来了。

  到底这个官司里面,确实包含许多利益。

  赵顼赶紧出来开会商议如何解决。

  邓绾立刻站出来道:“回禀陛下,这都是因为祥符县齐庭长当初因一己私念,未有遵从律法,制造了这一起冤案,虽检察院明察秋毫,还得柳青夫妇清白之身,但还是间接害得一条无故的性命。”

  “一派胡言!”

  刘述立刻站出来道:“启禀陛下,齐庭长亦是根据律法所判,只是未有遵从奸从夫捕的原则。但是在臣看来,齐庭长也不过是想杀鸡儆猴,杜绝这种伤风败俗之事。要知道有些家庭设肆卖酒,纵妻求淫,暗为娼妓,明收钱物,若是一味的遵从奸从夫捕原则,只会助长这种不良风气。”

  吕惠卿道:“关于这一点,张检控在庭上已经做出解释,若是大家不认同这原则,可要求立法会做出更改,既然没有更改,那就应该遵守,若是公检法都不守法,谁还会守法。”

  他这一激,立刻就有不少大臣站出来,直接要求立法会更改这条原则,理由就是他们认为此条原则与礼法冲突。

  他们这回真的想以保护齐恢为由,直接将这原则给改了。

  就是要告诉大家,要以礼法为尊,司法就必须为此让路。

  富弼、司马光看在眼里,是愁在心里,他们虽有不愿,但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这里面还涉及到齐恢。

  否则的话,司马光也不会找张斐出手相助。

  赵顼听罢,也知其中凶险,可不能乱来,连连摆手,“诸位先都稍安勿躁,张检控来了没有?”

  “臣在!”

  躲在后面的张斐立刻站出来。

  赵顼问道:“张检控,此案皆因你而起,你对此有何看法?”

  张斐是一脸郁闷道:“臣认为我们检察院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赵顼哦了一声:“此话怎讲?”

  张斐道:“如果齐庭长有过失之举,亦或者徇私枉法,这可是违法的事,那我们检察院自然就会针对他,进行控诉,但是经过我们检察院的调查,齐庭长并无任何违法之举。故此,臣以为认为齐庭长在此案中有些违法之举,就是对我们检察院的不尊重。”

  邓绾质问道:“这就奇怪了,既然没有违法之举,那为何张检控认为此乃错判?”

  张斐反问道:“邓御史,假如我能证明齐庭长没有违法,那你这番话是不是就违法?”

  邓绾双目一睁,旋即哼道:“我可不是庭长。”

  张斐笑道:“也对,差点忘记你们御史可以闻风上奏,是不需要讲证据的。”

  在场的御史皆是怒目相向,你这是在讽刺我们所有的御史。

  张斐那是一点也不慌,你御史台可以弹劾我,但是我检察院也可以直接起诉你,咱们谁怕谁啊!

  最好是井水不犯河水。

  在张斐看来,检察院必须跟御史台平起平坐。

  “这些就先别说了。”

  赵顼摆摆手,“先将此案说清楚。”

  “遵命。”

  张斐拱手一礼,又道:“陛下,有些案子是非常复杂的,并没有一个绝对公正的答案,每个庭长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导致最终判决会出现偏差。而其中唯一具体的标准,就是公检法的审判制度。

  我们检察院仔细调查过,齐庭长是完全遵从公检法的审判制度,只是他认为此案影响极其恶劣,故而不应遵守奸从夫捕的原则,这只是一个争议,但不是一个错误。

  因为在我朝律法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庭长能否破例判决,但是根据以往的案例来说,这是被允许的。

  只是说,我们检察院并不这么看,我们认为在此案中,更应该遵守法律原则,故此我们检察院控诉的是此判决无效,而并非是指妙空与柳秦氏就是无罪的,只是要经过重新审理,也许最终也可能判他们有罪。

  当初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故此公检法才有上诉制度,百姓若是不服,只要提出合理证据,就可以从县城一直打到京城来,甚至告到大理寺、审刑院去。”

  赵顼点点头。

  张斐又继续道:“此外,臣还认为,如果齐庭长因为此事受罚,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