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七百七十五章 货币化(5/6)

>  因为那得等到最终的税币法案出来之后,商人心里有底,一定会拼命争抢的。

  第一期只是抛砖引玉。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前东京汴梁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现在不是,如今大宋又出现一个现象级别的城市,就是熙州。

  熙河开边的原因,当然是为求形成对西夏两面夹击,但目前宋朝中心由外转内,拓边也就是到此为止。

  但是,这打通了封闭百来年的丝绸之路。

  而熙州则是承当了整条丝绸之路的重担,再加上公检法的出现,这让熙州是一年一个样。

  枢密使韩绛前脚刚走,河中府知府蔡延庆后脚就来到熙州,不禁是傻眼了,这城外是牛羊成群,仿佛身在漠北,可刚刚入城,又是丝绸遍地,仿佛到了东京汴梁。

  “仲远兄!仲远兄!”

  忽听两声激动地叫喊声,蔡延庆抬头看去,但见王韶招着手,朝着他小跑过来。

  未等他拱手行礼,王韶就是一把拽着蔡延庆的袖子,是发自肺腑道:“这几年,可真是苦了仲远兄啊!”

  这几年熙河地区的后勤,全都是蔡延庆在负责,而元绛主要是西北后勤,二人是一南一北。

  但是熙河地区的后勤,真是不容易,内外交困,这边部族不断袭扰,而北线的军阀们也非常不爽,全亏蔡延庆从中周旋,想尽办法为熙河提供粮草。

  王韶内心满满都是感动。

  蔡延庆一看王韶这么热情,顿时心慌不已,当即诉苦道:“王宣抚使,我能帮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不瞒你说,我这回过来,就是来看看,能否减少粮草供应,到底北线还有几支军队啊!”

  “足矣!足矣!”

  王韶狠狠点了几下头,又拉着蔡延庆道:“来来来!仲远兄,快跟我来。”

  “去哪里?”

  “你来就知道了。”

  蔡延庆跟着王韶跑过两条街,来到一个大市集,但见满眼的粮食,白亮亮的,比那什么大腿要性感多了。

  “这么多粮食?”

  蔡延庆惊呼道。

  王韶十分骄傲地说道:“如今我们熙州米价,五百文一石,比京城都要贵上一百文,别说渭州等地,就连西夏商人都是冒着杀头的风险,将粮食走私到这里来。”

  蔡延庆震惊道:“西夏的商人。”

  这不是资敌吗?

  王韶点点头道:“如今卖粮食的利润可不比盐低,再加上我们的人只查私盐,又不查粮食,那些贪婪的党项人是玩命往这边运粮食,获取我们的纸币,又从这里购买丝茶回去。

  不仅如此,整个熙河地区,去年一年就多增二十万顷田地,在这里不用交田税,米价还这么贵,人人都在拼命的种田。今年熙河的粮草供给,可减一半,明年可能就只需要三分之一,而且不要粮食,给一些绢帛就行。”

  蔡延庆越听越玄乎,“你这又不收农税,米价又这么贵,能供应军队吗?”

  “有钱就行。”

  王韶哈哈笑道:“我们这里只有买与卖,但他们都用我的纸币交易,交易一回,我们从中收取一点费用,就这可比收农税还要挣钱,还不需要太多人,一百来个账房就搞定了,门都不需要出。”

  语气中充满着自豪。

  憋屈了几年,打了胜仗,多要一点军饷,都跟要命似得,尤其是去年那场败仗,弄得王韶都快抑郁了,天天担惊受怕,他做梦都想自给自足。

  如今梦想正在慢慢照入现实。

  这大半年下来,经过一番努力,他修复与唃厮啰政权的关系,当然,主要还是打得赢。

  基于这一点,大家往后一块发财,何必打打杀杀了,而当地百姓其实也非常厌战,关键这世道变了,为了酋长打仗,就还不如大家建个商队,去西域贩卖大宋的丝绸、茶叶,顺利的话,几趟下来,媳妇都可以娶上好些个。

  王韶就喜欢他们这种有冒险精神的人,跑贸易的越多,他就赚得越多。

  现今的王韶真是意气风发啊!

  蔡延庆道:“可这么贵的米价,城里住的人,吃得上饭吗?”

  王韶道:“你去看看,这城里的脚店都快赶上民宅,全都在店里吃,就没有人在家烧饭,米价也就算在菜价里面,平时也感觉不出来,而且他们上酒楼吃饭,我也有钱赚,因为他们要用我的纸币。”

  蔡延庆点点头,道:“王宣抚使可真是好手段,不瞒你说,最近西北能够持续给你们提供粮草,熙州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正是因为来自西边货物变多,使得西北的商业也更加繁荣,这税收才能够持续增长。”

  这丝绸之路打通之后,大量的西域货物,是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原,整个西北地区是深受其益。

  马匹、牲畜自不用多说,还有皮革、羊毛、胭脂、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