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七百九十一章 第二把火(3/5)

三千贯的收入,只是他们将钱都拿去接济穷人,或者亲朋好友,或者拿出购买藏书。

  赵顼也没有真的让他们拿出自己的税单来,见这火候也差不多了,目光一扫,又是语重心长道:“朕也不想见到此类事悲剧继续发生,朕对此也感到非常难过,但正如大庭长判决书上所言,想要避免此类悲剧继续发生,那唯有依法交税,以及相信公检法,并且及时向公检法求助,而不是与税务司发生冲突。

  朕认为扬州的公检法做的非常不错,因为根据扬州皇庭递上来的奏章,期间税务司也犯过一些错误,误封一些人的财物,但皇庭一一帮助他们讨回公道,而在此过程中,没有百姓有任何损失,也没有伤及到任何人。

  这不是很好么,为什么他们非得阻拦税务司执行公务,据说还有很多士大夫参与其中,这令朕真是大为惊讶,他们不是更应该懂得通过律法来讨回公道吗?

  太祖是曾下令优待文人,但如果有人认为可以以死逼迫朝廷更改法度,那也是在痴心妄想啊!”

  说罢,他便站起身来,“今日会议到此为止。”

  大臣们闭目长叹,又一次倒在了这里。

  从最初的免役税斗到现在,始终是差一口气,而且他们现在也得是越发有心无力,主要就是因为公检法的制度愈发完善。

  此外!

  不少大臣们出门时,都情不自禁地瞪了张斐一眼。

  这小子才是罪魁祸首啊!

  要不是他将民怨给平息了,他们又岂会这般被动。

  等到他们走后,司马光晃悠悠来到张斐面前,“你这刚当上大庭长,就原形毕露,未免太心急了一点吧。”

  张斐苦笑道:“司马学士见谅,关于这税是从京城斗到河中府,又再斗到京东东路,如今又在江南掀起风浪,他们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果我们退后半步,全国各地都得乱起来。”

  司马光道:“你也说了,他们会屡败屡战,你能一直这么压着吗,此非长久之计啊!”

  张斐道:“关于收税,是没有长久之计的,只能一直斗争下去,这是不会停歇的,但只要公检法稳固,就能够压住。而这一次的凶险,皆因公检法内部不稳,所造成的,正是因为江淮地区的庭长、检察长迟疑和不坚定,才给予那些人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悲剧的发生。

  如果他们有什么不满,应该通过司法的手段,而不应该私下去跟他们说,自己也对仓库税不满,也对税务司不满,结果大家都以为公检法能够为他们做主,以至于有恃无恐。”

  司马光道:“你怎么知道?”

  张斐道:“这不是什么秘密,许多商人都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司马学士稍微打听一下便能知道。”

  司马光稍稍点头,又道:“但是你这刚上任,就将大家都给得罪,这会给你将来的仕途带来麻烦的。”

  张斐道:“当他们以后习惯于尊重律法,就会懂得尊重大庭长,这不用我去教。”

  司马光听得呵呵笑起来。

  此次会议过后,张斐立刻就以大庭长的名义,在报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再度强调,税务司的执法规则,无论如何,都不要去跟税务司发生冲突,若遇不公,应该立刻寻求公检法的帮助。

  同时直接点名批评江淮地区的庭长、检察长、警长,他们没有很好的敦促江淮百姓,一定要遵守税法,以及通过公检法进行上诉,正是因为他们的消极,才酿成这种悲剧,他们是要负主要责任。

  此篇文章一出,大家知道结果。

  大庭长的判决不可动摇。

  好处就是,蠢蠢欲动的权贵们,再度被压制下去。

  大家也都看得出,大庭长对于税务司的支持。

  背后也是皇帝的支持。

  其实他们也都不傻,哪能不知道皇帝的小心思,他们其实就是在跟皇帝斗,原本他们人多势众,皇帝一般斗不过他们,但如今有了第三者,也就是公检法,这令他们有些无所适从。

  户部。

  “张三到底在搞什么,他怎么将过错归咎于公检法头上。”

  薛向看到这篇文章时,有些懵逼。

  吕惠卿笑道:“责任伴随的是权力,他这哪是在责怪公检法,是在伸张公检法的权威。”

  王安石也是笑道:“那些人也真是天真幼稚,想要将公检法和税务司区分开来,却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公检法,而不是税务司,只要公检法存在,他们想要回到之前的税制,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可以做得到。”

  三人正聊着,邓绾突然走了进来,“王相公,西北那边出事了。”

  王安石一惊,“什么事?”

  吕惠卿、薛向也都忐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