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明很强,就是科技树有点歪

第33章 离子推进无人机定型,太强了!(1/2)

 “读取信息!”

 吐槽一下,陈易就选择粒子推进器的控制技术。

 大量的技术信息和公式原理在脑海里浮现。

 “这是一种芯片的设计图,还有电场和磁场的控制算法,算法涉及了磁场偶尔,退相干,干涉等原理。”

 “这算法,感觉托卡马克装置也能使用,能够极大减少核聚变装置的磁场损耗,减少装置自身的能源消耗。”

 “不过要想完全发挥算法的性能,还需要特制的芯片......”

 花费了两个多小时。

 陈易大概理解消化读取的信息知识,眼里露出一丝感慨。

 “之前的脑电波虚拟意识机器,需要专用芯片才能完全发挥设计的性能,现在离子控制也需要专用芯片。

 可以想象。

 随着物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设备会需要专用的芯片。

 看来有时间,有必要弄个芯片生产线,自己造芯片。”

 陈易先在自己的计划表把这个事情记上,继续对离子推进器调整升级。

 这次调整升级的属性,是效率。

 读取技术信息,陈易发现。

 这是一种低电阻的导体材料技术,一种特殊的线圈构型。

 虽然比不上超导材料的零电阻。

 但比日常使用,低电阻的铜材料,还要低四个数量级有余,达到了1.34x    10^(-12)Ωm

 而这种特殊的线圈构型,通电产生的电磁场和离子的耦合性更好,对离子的约束和加速性能更加优越。

 简单理解,就是消耗更少的能量,获得更大的加速。

 一边是减少电阻损耗。

 另一边是提升加速效果。

 两者叠加,效率是目前天和空间站的het-80霍尔推进器的百分之186。

 “强度和质量,不能单一调整升级,只能等碳纤维打印机买回来再试了。”

 先后调整了速度、控制、效率三个核心属性,读取技术信息,时间就已经过去半天。

 陈易出去吃了一个午饭。

 回来使用之前的无人机配件,还有通过张教授购买的雷达组件。

 重新调整制造了一批航电主控、通讯、雷达拍摄等配件。

 中午两点半,秦小渔带着送货人员,把购买的五辆三元锂电动车,还有两台高精度碳纤维3d打印机,以及两台3d金属联合打印机送了过来。

 碳纤维打印机,是市面上一种比较大型的机器。

 配合自动跟随工作台和自动高度仪,可打印的工件直径最大达到了2米。

 其中联合的打印机,有两组不同的打印喷头。

 一组负责打印金属组件,另一组可以联合打印塑料、碳纤维。

 这样的打印机,专门针对多种材料契合在一起的产品进行的设计。

 陈易正好拿来打印制造离子推进器。

 因为离子推进器内部产生电场的线圈,正好是契合在推进剂内部。

 “速度属性读取的技术,带来离子推进器的结构,电场布局,轨道布局等。

 控制属性读取的技术,带来了控制算法,虽然没有专用芯片,但通用芯片也能适用。

 效率属性读取的信息,带来一种新型导线材料,这个材料暂时没办法生产替换,但特殊的线圈构型却没有问题。

 这些技术全部组合起来,足够生产一台离子推进器的原型机。”

 陈易整理今天调整升级获取的技术,理清自己的思路之后,戴上虚拟头盔。

 嘀!

 旁边的电脑开机,打开cad软件。

 大量的线条和结构工件,在陈易脑电波的虚拟控制之下,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开始绘制。

 不到一个小时。

 一左一右两台离子推进器,包括无人机的机身,这就被陈易绘制设计了出来。

 引擎的设计,涵道进气涵道经过调整,改换成进气冲压涵道,让高速性能更优越。

 机身的设计,是参考登月无人机高达40属性的机身,进行一定的放大和调整,确保机身的结构稳定和气动布局的性能。

 哒哒哒!

 电脑连通打印机,打印机的喷口开始喷出炙热的粉末。

 这些粉末按照一定的轨迹和高度比例堆砌到一起,在高温之下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个个离子推进器和无人机机身的组件。

 花费了四个多小时,四台大型3d打印机全功率工作。

 终于在晚上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