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二十一章:诸事落毕(2/5)

了。

  五年一换的节度使,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向朝廷说明这里的情况。

  这说明什么?

  仅仅换一个节度使已经完全掌握不了这里,任何不按照这里规则走的人,都会消失,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会有三任节度使在这里殉职了。

  所以必须从上到下,将整个衙门,从牙兵到牙将,到文书官吏,全部替换掉才行。

  一个御敌于外的衙门,竟然变成了沟通内外的衙门,真可谓是一场莫大的笑话。

  离开洛阳的时候,洛圣夕就知道,朝廷要在广州设置商行衙门,以后总理对外的商贸等事,这同样要求,对安南节度使衙门进行清理。

  他肩上的责任之重,几乎是要塑造大唐南方未来数十年的形态。

  ……

  真相大白于中原朝廷的时候,宋国中的氛围却相当的两极化,有的人惶惶不可终日,只觉得天都要塌了,认为朝廷一定不可能善罢甘休,宋国恐怕是要和中原开战了。

  但也有人松了一口气,既而跃跃欲试,认为这是个和中原摊牌的好机会。

  以宋国距离中原的距离,以及中原到宋国的山高路远,后勤之困难,中原根本就不可能派出大军来征讨,况且中原若是真的要和宋国死磕,那北边的燕国难道就放任吗?

  综上所述,宋国中许多人都认为,朝廷最多就是表面上和宋国争锋,但实际上却没有解决这里问题的能力。

  毕竟宋国的问题不至于让中原死磕,他们还是尊崇大唐天子的,他们做事也不会走到和中原彻底翻脸的地步,现在的中原,的确不是宋国所能够比拟的,宋国还需要更久的发展。

  宋国在不断小心翼翼的试探中原的底线,而中原朝廷则对于宋国问题有清晰的看待,从政治上打压,在经济上相连,这就是李圣一和洛圣夕商议了许多之后商议出来的解决法门。

  牢牢的控制住宋国的宗主权,让宋国的政治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等待夺回权力的机会,况且宋国人不是喜欢做生意嘛。

  皇商和洛商,以后可以多多的往宋国去,既然宋国现在商人地位这么高,那倒要看看宋国权贵,敢不敢对皇商和洛氏商行动手。

  以及最重要的洛氏钱行,现在洛氏钱行肯定要大量进入宋国去,倒要看看以后是本地的钱行发展好,还是洛氏钱行会侵吞本地的钱行份额。

  严厉打击江南和岭南,继而代替江南和岭南渗透宋国,用宋国的规则来控制宋国,这是另外一种控制宋国的办法。

  ……

  洛圣夕在江南一待就是一年,虽然嘴上说着少杀慎杀,但最终还是有一大批人人头落地。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萧氏,作为江南最鼎盛的豪门之一,萧氏在这件事中参与是最深的,有不少事情都已经完全突破了洛圣夕的底线。

  在江南有许多百姓都被人牙子卖到了宋国中,这种公然贩卖在户百姓的行为,只能说是利欲熏心。

  明光五年,洛圣夕终于将江南清理了一遍,江南士族在这一次的清理中,损失惨重,这些年所积累的财富,大部分都被抄家没收,洛圣夕可没有一点心软,这些犯事的大族,基本上都在宋国中,还有家业,而且是可以钱生钱的家业。

  如果不是防止江南大族狗急跳墙,洛圣夕会将他们最后一点财富都榨出来,而不是现在这样,还留了一点余地。

  洛圣夕没有耽搁,车架继续向南而去,这是他时隔很多很多年,再次来到岭南。

  当初来岭南,只是匆匆而过,那个时候,完全没想到岭南这么一个在帝国版图中,并不算是如何出众的偏僻地方,神都的人叫这里乡下,竟然会隐藏着这么大的事情。

  当洛圣夕踏进广州城时,只觉一切都恍如隔世,这里给他和天子的惊喜,可真是太大了。

  ……

  李圣一在神都处理政务,同时一直在关注着洛圣夕的事态发展,就连天竺那边的事情,他都有些顾不上了。

  洛圣夕在江南待了那么久,这件事自然传的到处都是。

  其他的王公知道了这件事后,先是茫然,而后就是神情复杂。

  尤其是燕国的王公。

  望着毡帐外的牛羊,看看手上干裂的皮肤,再回想一下寒冰风雪,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愤恨,还是这群南方人会享受,我们在这里放羊受冻,他们竟然过得这么舒服。

  最破防的就是燕王,在诸王中,就属燕王的实力最强,控弦百万,但是现在看来,就属他过得最不舒服,分到的土地最是贫瘠和严寒。

  “来人。”

  越想越不爽的燕王将自己的奴仆唤进来,高声道:“去给神都的那位天子上奏章,就说草原上又发生了风雪,牛羊冻死,需要更多的粮草。”

  等到信使出发,燕王才摩挲着手中的金刀,望了望南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