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惊凤

第二百五十四章小犟种(1/3)

 诸葛成在旁纳闷道:“莫非你俩在这里还有熟人?”

 诸葛青兴奋道:“父亲,母亲的病有救了!”

 “嗯,说来听听。”诸葛成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的朝廷高官,能稳住自己性子,并没像诸葛青那样表露出喜形于色。

 诸葛青悄声道:“孩儿在这边有一个贵人朋友,现就住在周国国都平梁城内。”

 诸葛成淡淡道:“现今我们落魄如此,若是去上门找人家,你确定人家还会理睬我们吗?”

 “呃……。”诸葛青脸色一滞,光顾高兴,这事倒是漏想了。

 “算了,青儿。”诸葛成拍拍儿子的肩膀,宽慰他道:“反正我们父子已是落到这般光景,也不在乎再多一次白眼或少一次白眼了,还是去试试吧?”

 诸葛青长吁一口闷气,“好吧,父亲。”

 接下来,诸葛青向名医拱拱手,“劳驾,请问平梁城怎么走?”

 名医斜着眼睛看着他道:“询问费用十两银子!”

 “啥?我不问了。”诸葛青扭头就走。

 “站住。”名医在身后阴沉道。

 “怎的,我不问了,还不行吗?”诸葛青转身忿忿道。

 “事实上,你已经是问过了。”名医皮笑肉不笑道。

 “我问你什么了?”诸葛青气往头上冲。

 “你们刚刚不是才问过老婆子的病情么?”名医微眯着眼,一点不露怯。

 “可你并没有为我们医治呀?”诸葛青回怼道。

 “呵呵”名医冷笑一声,“小子,知道什么叫诊询费么?”

 诸葛青头一昂,不屑道:“不知道,不信光天化日之下,你敢上来抢钱。”

 名医“砰”地一拍桌子,“好,你小子有种,我倒要看看你今天走不走得了?”

 “我就走了,你能怎么样?”诸葛青扶起诊床上的母亲就要往医馆外走。

 “都还愣着干什么?”名医一声厉喝,医馆里正在捡药,配药的几个学徒伙计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围了上来。

 “算了,算了。”诸葛成见此情景,赶紧上来打圆场,“大夫,你那诊询费是怎么收?”

 名医冷哼一声:“二十两。”

 “什么,你刚刚不是说十两么?”诸葛成压着火气问。

 名医双手往胸前一抱,冷冷道:“你就说你给不给吧?”

 诸葛成此时牙都要咬碎了,他那天曾受过这种的窝囊气,只是想到自己当前的处境,是忍了又忍,颤声道:“好,这银子我给!”

 “父亲……。”诸葛青忍不住叫道!”

 诸葛成一摆手,沉声道:“休得再讲!”

 名医接过诸葛成递过来的二十两银锭,似乎良心有所发现,沉吟着道:“这里是通梁县,往前再走三十里便到都城平梁。”

 诸葛成一拱手,“多谢。”

 走出医馆,诸葛青愤愤道:“父亲,这个庸医明显是敲诈,你就不该将银子给他。”

 诸葛成看一眼自己年逾五旬才得来的儿子,脸上尚余的青涩之气,叹息道:“青儿,你还是经历的事太少了!所谓的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我们眼下麻烦事够多的了,再因这二十两银子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惹出一些事来,岂不更是麻烦?”

 诸葛青傲然道:“父亲,您可知道周春燕这个人吗?”

 “怎么?你认识她?”诸葛成骤然一惊,这个名字他太耳熟了,周国摄政十多年的长公主,实际上的当家人。

 诸葛青得意道:“正是,去年在晋国参加诗词大会时认识的,当时我们两国的使团被安排住在同一个驿馆里,每天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之间还交换不少本国的特产。”

 诸葛成迟疑道:“我记得去年去晋国的使团有二十多人,怎见得人家单单记得你?”

 诸葛青哈哈笑道:“父亲,你可记得孩儿曾作过一首关于友情的五言诗?”

 诸葛成点头,“记得,那首“赠友”是你至今作得最好的一首诗,虽然没在当时的晋国诗词大会上得奖,但是也令人印象深刻。”

 诸葛青兴奋道:“当时周春燕也和您说差不多的话,她还请我用上好的宣纸重新誊写一遍赠送给她,并回赠一方上好的端砚于我!”

 诸葛成略着思量,沉声道:“反正现时我们已经落到这步田地,不如去找这位周国的长公主搏一把,即便是再坏又能坏到那里去呢?”

 三十里路,快马加鞭,只用半个时辰便到了平梁城,进城后,诸葛成父子经过打听,很快就找到镇国公主府,这次在熟知周国人的秉性后,父子二人直接打点门卫二百两银子,要说这银子在周国真是好使,特别是一出手就是二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