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嫣徐简全文免费

第212章 有备无患(1/2)

 衙门封印,圣上却没有全然放下政务。

 他依旧如往日一般,早早起身梳洗,坐在了御书房中,翻看着那些并不紧急、才没有在昨日前处置掉的奏折。

 内容多是地方衙门提前送上来、问候新年的。

 一溜儿的吉祥话。

 在这其中,有几本提到了李邵。

 圣上看过后,放在了一旁,问曹公公道:“徐简到了吗?”

 曹公公往外头去问。

 也是巧了,刚迈出御书房,抬头就见到徐简身影。

 “圣上问起国公爷。”曹公公忙迎上去。

 徐简解了雪褂子,整理了衣摆袖口,这才跟着进到御前,恭谨行礼后,依言坐下。

 圣上抿了口茶,道:“前几日事多,朕都顾不上问你,顺天府里待了一阵,有什么心得?”

 这一次,徐简没有搪塞什么“混日子”。

 实实在在地,他讲了这些时日的所思所见。

 顺天府在办哪些事情、推进如何、与其他衙门彼此做了怎样的协调,与他前一回在顺天府“坐镇”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圣上听得极其专注,时不时颔首。

 这是圣上关心他在衙门里的成长吗?

 徐简清楚,关心确实关心,但关心的背后,是为了太子深思熟虑。

 李邵年幼时,圣上可以时常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些事情。

 前年,李邵才从圣上寝宫的东配殿搬出去,自立东宫。

 离寝宫与御书房并不远,但毕竟不在眼前了。

 朝堂繁忙,圣上想多指点些,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者,居上位者,看到的、想到的,与办事的千步廊衙门,与地方官府,并不全然一致。

 御书房里听得再多、三孤们讲解再多,那也是纸上谈兵,不比亲临衙门里、认认真真观政来得更直接。

 只有弄明白了底下衙门怎么做事,以后坐在御座上才不会两眼摸黑,闹出指鹿为马的笑话来。

 叫臣子们笑一笑,丢皇家脸面,那还算小事。

 外行人胡乱指点内行,圣命难为,把政务弄得一团糟,那才要命了。

 圣上早年间无心帝位,只想当个闲散皇子,压根就没有好好学过那些。

 以至于皇位落在头上了,才意识到不足。

 从被册立太子到登上皇位,短短数月而已,他有心学,又能学得了多少?

 幸好先帝留下来的老臣们有能耐,手把手教,帮他渡过了最初的几年光景,慢慢才上了正道。

 圣上自己走过弯路,自然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

 因此,观政是必须的。

 可怎么观、能观出些什么见解来,还得靠悟。

 而悟,除了自身之外,当然也要有引路同行之人。

 这个人……

 徐简看了眼圣上。

 他清楚,圣上希望他来做这些。

 掌握了圣上的心思,要说什么、怎么说,自然是来之前就预备好了的。

 语速放缓,徐简说得并不快,甚至偶尔停下来、佯装思考。

 圣上并未催促。

 今日毕竟空闲些,他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听。

 徐简说完,观圣上神色,就知道他对这番总结十分满意。

 “单卿跟朕夸你,你又跟朕夸他,”圣上笑了起来,“你们相处倒是真融洽。”

 徐简垂着眼,道:“单大人掌管顺天府,有他的一套能耐,臣也不是闭着眼乱夸。”

 圣上哈哈大笑。

 做得好就夸。

 这很正常。

 官员间有理有据、条理分明的夸赞,他是很爱听的。

 这说明他作为君王,用人有道,合适的位子放上了合适的棋,发挥了作用。

 心情舒畅着,圣上又道:“你没有光坐着打发时间,确实看到了些事,想了不少,朕很欣慰。来,替朕看看这几本折子。”

 说完,圣上点了点先前挑出来的基本,示意曹公公把它们拿给徐简。

 徐简双手接了,打开来看。

 抛却那些恭维的、问安的话,这几本折子的共同点便是“李邵”,且都是认为太子年轻,圣上该让他有更多的历练。

 有一本不知道是哪个犄角嘎达窝里送出来的,浑然不知道京城里有点眼色的都不会提去年太子代圣上巡视裕门,还在上头赞许太子的这一次历练之行。

 待他看完,圣上道:“朕这一年里也颇为犹豫。

 一会儿想着邵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