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第二百四十二章 刘岩的压力【今晚七点前更…(1/2)



  自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仕途,刘岩已经养成习惯,无论晚上睡得多迟,或者夜里睡得多不好,第二天早晨总是6点起床。

  现在的刘岩,精神抖擞地跑在临元县城的大街上。

  跑着跑着,远远望见县政府门前围着许多人。

  刘岩见状,便加快脚步跑过去。

  最近一段时间,群众上访事件经常发生,而且都围在县政府的大门口。

  如果刘岩遇到这种情况,他一定会问个子丑寅卯。

  只要是能解决的,哪怕是一件小事,他也会解决到群众满意为止。

  当他赶到现场时,有人认出是刘岩书记,便立刻往一旁散开。



  刘岩问怎么回事,却没有人说话。

  他走上前一看,只见墙上贴着一张《临元日报》,报纸上用红墨水画上粗粗的红杠。

  报纸旁边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刘岩走资本主义道路。”

  刘岩仔细一看,顿时明白了!

  这是他在全县三级干部会上的讲话稿,被摘登在《临元日报》上了。

  红杆杆特别标注了他在那次大会上提出的工作思路:

  要把个体、私营、民营企业壮大为市场主体,把国有、集体企业改造为市场主体......

  以及临元改革的“五化”方针,即县域经济市场化、经济运行方式民营化、国有集体资产资本化、竞争性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政府行为规范化。

  正是这些醒目的文字,被红笔圈了起来。

  刘岩的心里越来越清楚,这些人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那些经受不起激烈改革、既得利益受到威胁和侵犯的一些官员。



  刘岩看了一会儿,回头看了看在场的群众,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没有说话,便离开了。

  他心想,这说明临元的干部群众开始动脑筋了,开始关心临元了。

  这个时候,县委门前的人越来越多了,刘岩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脑子里梳理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

  在这张报纸之前,县委大院门口曾经出现过一张漫画,画的是青面獠牙的刘岩,两手挥舞着大棒.....

  从那个时候开始,刘岩就作出决定。

  今后凡在县委大门口出现关于评论县委和他个人的大小字报,一律不准撕掉。让群众好好看,认真评论。

  刘岩的这一做法,让许多人都不理解。

  刘岩却说:“贴大字报的人是动了脑子的。

  而群众自有他们的评判能力、鉴别能力,让群众多动动脑筋,到底谁是谁非。”

  离开现场,刘岩正想给纪委书记李小明打电话,突然想到今天上午召开的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主要的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问题。



  刘岩之所以在千头万绪的工作当中,还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开会,因为他必须逐步统一临元县的这些领导们的思想。

  他心里清楚,目前有些事情是通过自己的权力强制执行的。

  尽管许多干部对他的一些重要决策不能理解,可他必须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地做他们思想工作。

  如今他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县政府门前已出现两次漫画、大字报。

  教师的上访和《华南周报》的文章,已经引来了省市联合调查组。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出结果。

  只有让临元130多万人民看到他每一次决策的结果是好的,人们才会认可他,所有的争议才能不攻自破。

  但是,对于他来说,不可能每项具体工作都由自己亲自来抓。

  所以,必须尽可能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尽可能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这样才能发动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把事情落实下去,才能尽快出结果。



  想到这里,他像晨练的人们那样,跑步一路往宿舍赶去。

  就在这个时候,手机响起,刘岩拿出来一看,是纪委书记李小明的电话。

  李小明在电话那头说道:“刘书记,有关县水利局长魏一凡的事情,已经全部查实,我们准备立刻请他进来.......”

  刘岩沉声说道:“好,你直接到县委招待所来,我们边吃边聊。”

  上午8点半,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准时在常委会议室召开,但刘岩和李小明都没有到会。

  叶县长正要宣布会议开始,李锦林却说:“叶县长,临元的会风,是刘岩书记提出来整顿的。

  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他和李书记还不来?算不算迟到了?

  他俩是不是也应该站在门外听会呀?”

  会场内顿时发出了扑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