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三十五章 跑马(1/3)

  晚唐浮生第一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第三十五章跑马阿赖山北麓,一队队士兵通过孔道后,冲进了辽阔的平原。

  大地之上,万马奔腾。

  豪情万丈的男儿挎着骑弓,提着大刀,在原野中肆意驰骋。

  他们越过溪流,冲进乡村。

  寂寥的篱笆墙后,是一处平整的菜园。菜畦边躺着一具僵硬的尸体,手里还握着一根木棒。

  两名于阗步卒从马车上下来,将蔬菜一一收割,装上马车,送往军营。

  临走之前,他们还进屋检视了一番,可惜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只有最里间的卧室内,躺着一位双眼无神的老人,显然已死去多时。

  他们将两具尸体掩埋掉,然后把门板卸下,家具拆散,用斧子噼成柴,一同装上马车后,走了。

  骑兵越过高坡,又冲进了一个村子。

  葡萄架下面,是一处石磨。

  拉磨的驴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了一个皮套在地上。

  又是两名于阗兵下了马车,将皮套捡起,然后仔仔细细地把所有葡萄收走。

  圣人特别喜爱马乳葡萄。事实上所有人都喜欢,消闲时可以吃,饿急了的时候,甚至可以勉强当饭充饥。

  收完葡萄之后,两人又在园子内发现了一个地窖,从中搜得数十坛密封好的葡萄酒。

  一番大笑之后,他们喊来了更多的人,将这些战利品装上马车,全部运走。

  远来的“马匪”最后冲到了田野边。

  看着平整的农田以及部分未及收割的农作物,没有任何犹豫,喊来了于阗步兵,第一时间收起了地里的小麦。

  马蹄声骤然响起。

  一匹大青马进入了众人的眼帘,马上的骑士惊慌失措,丝毫不敢回头张望,只闷着头往前跑。

  “嗖!”路边飞出一箭,此人闷哼一声,栽落马下,滚了数滚后,不动了。

  数人冲了上来,嬉笑着围住大青马,将其牵走。

  建极十五年八月十二,南路夏军主力几乎全部冲进了费尔干纳盆地。

  数万铁骑纵横驰骋,无人可挡。

  实行“迪赫坎”分封制的拔汗那在猝不及防之下,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只能各自收缩,将所有能战之兵聚集起来,依靠城墙抵御“马匪”的入侵。

  但还是有很多迪赫坎死于非命。

  是的,迪赫坎是一个烂大街的称呼。

  小到一个村子,大到一个城池,其领主都可以称为“迪赫坎”,甚至还有专门在巴扎收税的迪赫坎。

  阿拔斯王朝几乎将分封制贯彻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波斯人因之,大片的土地掌握在王室贵族、迪赫坎贵族、造物主庙、宗教学校的手里,留给普通百姓的少之又少。

  简而言之,这个国家除了少量自由民,绝大部分是佃户农奴。

  与西欧分封制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迪赫坎贵族们需要纳税,总督用他们的税金养官员和军队——因为农奴被大量掌握在贵族手里的原因,总督不一定能招募到数量充足的士兵,很多时候就只能用突厥雇佣兵或奴隶兵了,而这又造成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诀窍其实就是以快打慢。

  铁骑四处纵横,捕杀任何敢于活动在野外的敌方信使、游骑,一旦发现有任何贵族敢带着他那数百到上千不等的兵马出城,立刻通知分散在各处的兵马,利用超卓的机动性聚集起来,发挥兵力优势将其围歼。

  数日下来,成效显着。

  易地而处,若你是一个迪赫坎,在道路不通,四处都传来真真假假消息的时候,看看城堡里仅有的几百兵,你会怎么做?

  最稳妥的办法是坚壁清野,将粮食收入城堡,尽可能武装更多的农奴、市民以及宗教吉哈德分子,利用城堡固守,以拖待变。

  撑死了派出勇敢的信使,趁夜出城,前往各处打探消息。

  至于广阔的乡村,你只能放弃了,不然还能咋地?与人野战吗?

  你连他们来了多少人都不知道,只看到铺天盖地的骑兵,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拨人在你面前晃悠,你不敢赌,只能眼睁睁看着贼人掳掠,将你的领地搅得一团糟。

  生气当然是生气的。

  但你只会恼怒那个愚蠢的总督依思麦尔。他没有丝毫的敏感性,没有在险要地带修筑要塞,招募雇佣兵戍守。将来追究起责任,你绝对会与众位受到损失的同僚一起,向布哈拉状告他的渎职。

  你打定了主意,如果总督的古拉姆军团没有出现,你就一直守在城内,绝不外出。

  战场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易位。

  ******

  邵树德来到了窝什城外,看着处于团团包围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