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第217章 期货市场化(1/2)

  时间回到八月十五日,仲秋时节。

  北京催朱厚照返京的信一轮接着一轮。

  应天境内,粮食价格,一石米飙升到了六两白银。

  以至于本地的百姓,开始频频寻找镇国府官吏,提出要将期货的价格涨到同等价格。

  但镇国府只能回答等朝廷意思。

  这就导致了很多百姓,开始跟其他地主签订了期货合约,然后地主给民户交违约金。

  “陛下,这一次违约金,总共收入七十二万两。”

  “确定没算错?”朱厚照一愣。

  “一亩地违约金为五钱银子,现如今上报的违约亩数为一百四十四万亩,属下确实没算错。”

  刘昂翻看着的数据,继续说道:“应天违约为二十万亩,苏锡常违约为八万亩,安徽违约为二十万亩,浙江违约为五十五万亩,余者为江西违约数据。当然这只是开始,预计秋收来临之日,能有一百万的违约金。”

  “啧,还行。”朱厚照往后一看,“四海钱庄的运转情况如何?”

  “基本上没有问题,不过诸王来奏,他们已经被很多文官大族寻找,话里话外除了支持他们的后代为帝之外,就是想要拉拢他们一起掺和此事,但都被诸王以钱庄是宗人府管理,他们做不了决断为理由回绝了。”

  “潜伏在浙江的锦衣卫奏报来了吗?”m.178xs.com

  “已经在核算,根据锦衣卫粗略的估算,福建、浙江、广东各地送入大明境内的米粮,已经不下一千万石,几乎所有江南士大夫麾下的海寇,摇身一变成为海商,趁着大明正在宁波造炮塔,在华亭、浙江苍南、温州、福建福宁州、兴化,用小船没日没夜的拉。并且澎湖巡检司也帮忙运送。”

  “一千万石啊。”朱厚照算了一下,啧啧说道:“两石够一个人吃一季,五百人够用半年了。”

  “确实如此。不过,广西布政司来报,他们派人往安南购买粮食,却被安南的臣子回绝。”

  “白痴!让他们去买了吗?是让他们让安南朝贡!”朱厚照皱眉,“一点小事都做不好……还有安南这么嚣张了吗?让阮平波带着舰队走一趟,直接打进升龙……算了,让他伪装成海寇,劫掠郑氏的土地就好,不给粮食,那就自己抢。”

  “是。”刘昂记下来,“还有一事陛下。”

  “说。”

  “臣斗胆谏言,应该将钦、廉二州并入广西布政司,如此就能直接从安南补充粮食。”

  刘昂作为广西人,还是希望广西能有港口,不然广西就得被广东钳制,无法形成有效的联通。

  “你的提议不错,不过不是现在。”朱厚照摇了摇头,“先北后南,等朕处理完北方,就会进行安排,尤其是道路得先修通。”

  “陛下英明,是臣唐突了。”刘昂也觉得在理。

  “倒不是唐突,而是广西有出海口,能够让粤人更快获得沟通,不过广西的十万大山、百万大山,需要慢慢开发,尤其是路,得修好了才能将里头的货运出来。而且,还得种植经济作物,否则单纯的主粮作物,会穷死人的。”

  “经济作物?”

  “嗯,这几日朕与内阁开始正式筹划,对于作物品类进行划分。即主粮作物和经济作物,比如棉花和桑树就是经济作物。

  它们是可用来加工的,但是本身无法形成有效的粮食补充,甚至会挤占本地的主粮作物的生产用地,这样一来,就得划定耕地红线,由朝廷、地方和农户联手协调,尽可能保证本地自给率,然后从富裕的省份协调粮食,来供给一些地方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进行征税补充对于粮食的购买。

  全国上下一盘棋,才是朕的改革方向。”

  朱厚照说着,心中又默默补充一句:唯有如此,大明才能工业化,不然你想要让一个老大的农业帝国,通过自我毁灭的方式,完成转型?

  别想了!

  不进行大政府强制推行,在大明这个庞大无比的人口面前,工业化带来的机械、效率提升,等于刨除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机会。

  这就会造成社会内卷。

  然后“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类似于这种言论就来了。

  “这样,派人去与下边的人,告诉他们,朝廷决定进行期货合同市场化,然后在大明皇家银行,开启期货交易市场,江南每个府,单独一个市场,通知期货组,准备了五个月,该开始展露獠牙了!”

  一听这话,刘昂知道,朱厚照开始收网了!

  ……

  “什么?期货合同市场化?怎么个说法?”杨廷和大惊,看向蒋冕。

  蒋冕耸了耸肩道:“意思就是,鉴于现在期货合同价格高起,所以朝廷决定,每个府单独列为一个市场,然后将所产的米、麦、豆、麻等物,统一进行标价,每天每个单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