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砥砺前行

第五十八章 新时代的气象(1/2)

 五月初五,正是青溪县诗会举办之日。

 陈青兕并没有第一时间前往,而是领着郑容、韦暠两人去迎接睦州刺史许圉师。

 “见过许刺史!”

 三人恭敬的向许圉师行礼。

 青溪诗会因为有陈青兕、骆宾王、富嘉谟三个金字招牌,汇聚了江浙周边的大多文人雅士,甚至于江北都有不少人来凑热闹。毕竟此时此刻的江南,文不成武不就,早已不见昔年兰亭集会那样的关景。

 近数十年来,也就是扬州举办过几次像模像样的聚会。

 还是因为杨广下江南的缘故。

 江南难得有这样的诗会,自是从者云集。

 许圉师这位睦州第一把手,大唐三品大员都来参加,陈青兕、郑容、韦暠三位县衙当然得全程作陪。

 许圉师心情激荡,自从得到《把酒问月·赠许睦州》这一首诗,他激动的好几日都睡不着觉,实在困了就于书房榻上眯一会儿,务求睁眼就能看到已经被他精装裱起来的诗句,好似魔怔了一般。

 如历史上酷爱李白的诗作一样,他是真的喜欢《把酒问月》里纵横恣肆的豪情。

 许圉师亲自上前扶起陈青兕,说道:“负道起来,你我之间,又何须多礼。”

 陈青兕语带恭敬的说道:“晚辈在青溪县深受照拂,对许刺史仰慕发于内心……”

 他这话并非吹捧。

 许圉师胆识才干皆是当时一时之选,他为官多年对待百姓宽厚、施政仁和,为官之处,百姓多为其立碑,以感仁德。

 也是因为如此,许圉师方才受命于危难,来睦州当任刺史。

 面对州府的恶劣情况,许圉师先是扶持桐庐县,又是支持青溪县,在力所能及之内给予了他与姬温最大的支持。

 郑容、韦暠见两人关系,后者并无异样,前者却暗叫:“不好。”

 许圉师进士出身,博学多才。

 新皇李治用人,优先从科考优生中择取。

 许圉师已经是三品刺史,资历才能足够,再进一步便是入朝为相。

 现今庙堂宰相之位空缺一人,许圉师呼声最大。

 许圉师很有可能,就在这一两年间入京拜相。

 陈青兕与许圉师有这层关系,岂不是意味着陈青兕一旦进京,就有一个宰相为靠山?

 郑容亲自体会到了陈青兕在官场上的手段,真要有这层关系,未来还不青云直上?

 “得想法子瓦解两人关系!”

 郑容心中阴恻恻的盘算着。

 三人略作寒暄,动身前往诗会举办之地新安江江畔。

 郑容有郑家的关系,与许圉师是说得上话的。

 凭借出色的口才一路人与许圉师聊的很是尽兴。

 郑容说道:“许刺史为我朝进士,博学多才,诗文无双,此番诗会,必然大放异彩。”

 他言语中全是吹捧的意思。

 虽是不着痕迹的拍马之言,却又暗中设有圈套。

 许圉师固然以才学扬名,但哪里比得上陈青兕与骆宾王?

 如果诗会中陈青兕一枝独秀,力压许圉师,则有可能引发两人不快,或者陈青兕为了不压许圉师而留手,也是一件好事。

 许圉师猛然摆手,道:“有负道在此,谁敢称诗文无双?老夫这有一诗,可让贤侄提前评鉴。”

 他从马背上取出一卷诗帖,递给了郑容,正是《把酒问月》。

 正品他藏在书房独自享受,这是他亲自临摹的拓本。

 郑容接过细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明明只是一人孤独自饮,可在诗仙李白的笔下却有着孤高出尘的豪情。

 “这……”

 郑容委屈的想哭,有一种回家找家长告状的冲动。

 这怎么玩啊!

 有这首诗打底,郑容可想不出任何办法离间两人的关系。

 扪心自问,要是有人送一首这样的诗给自己,谁敢说对方坏话,就算打不过,高低得咬上几口。

 青溪县诗会的举办地点在青溪县以南的新安江江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