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砥砺前行

第十三章 国子监监丞(1/2)

 李绩的判断与陈青兕的预测一般无二,李治也意识到新罗三代君王的恭顺都是装的,目的是想要借助大唐的力量,覆灭高句丽、百济,他们好从中获利。

 “果如陈爱卿预料,这新罗还真是一头中山狼。如此一说,百济倒有些冤了……依两位之见,对于百济,应当如何?”

 陈青兕并没有说话,而是等着李绩发言。

 李绩早已功成名就,无须干任何事情证明自己,有表现的机会都选择让给年轻人,作揖道:“陛下臣想先听听陈县令的看法。”

 陈青兕自然知道李绩这是将表现的机会让给自己,先是对他作揖表示感谢,然后才向李治说道:“对于百济,臣有两法,由陛下定夺。”

 “继续维持现状,这些年经新罗挑唆。朝廷与百济的关系确实不算和睦,百济深感威胁,与高句丽、倭国关系相处融洽,即便没有所谓的丽济联盟,朝廷也无法确定,日后征伐之时,百济会站在哪一边。”

 “新罗不论有何等心思,却是可信的藩属无疑。东征之时,他们能够出兵相助,成为我军助臂,牵制一部分高句丽的兵力。”

 “索性就权当真有丽济联盟,让新罗先扛一扛两国夹击,待新罗大伤,两国各有消耗的时候。朝廷大军东征,水陆齐出,一举扫荡两国。”

 “届时海东可定。”

 李绩还是第一次听陈青兕对于海东局势的分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如果没有陈青兕此言,他也打算先消耗消耗新罗的实力,让新罗无力觊觎高句丽、百济土地。

 随即又听陈青兕道:“另一法,雨露均沾。将对新罗之恩宠,分百济一半,让百济倒向朝廷这边。朝廷拿下高句丽之后,坐看新罗、百济互斗。他们斗得越狠,越需要朝廷的支持,东方也就越安。”

 李治目光看向李绩。

 李绩笑道:“从安定来说,后者更是长久。但新罗、百济皆为我大唐藩属,身为宗主却坐视彼此内斗,非王者之风。臣觉得一举荡之,已定大局,方是上策。至于新罗,若是安分,自许他固守旧地,真怀异心,臣为陛下灭之,将海东彻底纳入我大唐疆域……”

 李治笑拍大腿道:“司空,壮哉。”

 陈青兕也倾向于前者,但他不能自己作决定,越俎代庖。

 陈青兕混迹官场多年,深知一点,一山还有一山高。没有那个实力,就不能替上面的人做任何决定。

 哪怕是一件小事,也不行。

 李治并不知陈青兕心思,只是觉得陈青兕很合自己脾性,相处了一个多时辰,不论言谈举止,还是礼数都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不好的观感,有一种很舒适轻松的感觉。

 李治日理万机,确定了对海东的方略,便禀退了李绩、陈青兕。

 两人一路无话,直至出了皇宫。

 陈青兕正想拜别李绩。

 李绩却先一步叫住了陈青兕。

 “陈先生,还住在江南道邸?”

 陈青兕忙道:“回司空,暂居此处。”他说着带着几分苦笑道:“李司空可莫折煞晚辈,与您老面前,哪里当得起先生二字。”

 李绩笑道:“古来达者为师,老夫本是山东田夫,一介粗人,叫一声先生,当得当得。”

 陈青兕并未继续纠缠,只是再度作揖:“晚辈愧领。”

 李绩赞许而笑:“先生居所与老夫宅邸正好同一方向,可愿陪老夫走一程?”

 陈青兕忙道:“荣幸之至。”

 李绩一身殊荣已到极处,亲眼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季辅这些旧友生前荣耀,死后却因不肖子孙败亡家业,甚至绝嗣,感触非常。对于子孙未来前程,视为头等大事。

 这位大唐资历最老的大臣,看出了李治对陈青兕的欣赏,也洞察了陈青兕自身的潜力,有心结个善缘。

 李绩、陈青兕先后而行,一众护卫在远处跟着。

 两人并没有说什么深入的话题,就是随意找着话题聊天,直至分别。

 陈青兕很喜欢这种情况,说明了李绩只是纯粹的认识一下,并没有谋求其他。

 李绩也很是满意。

 惊才绝艳的人,他见过不少,因为才高自傲或者为人处世陨落,折戟沉沙之人,不计可数。

 今日同行一路,陈青兕不卑不亢,无所需,无所求,可试着往来。

 回到江南道邸,陈青兕对上了萧妙宸期盼的目光,云淡风轻的道:“夫人可以考虑在京租宅子常住。”

 大唐也是高薪养廉,但陈青兕两年的俸禄,显然不够在长安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买宅子。

 萧妙宸带着些许崇拜的看着自家郎君,轻笑道:“妾身便知,郎君一定行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