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砥砺前行

第二十三章 热情款待(1/2)

 义兴县萧宅。

 作为县里最大的士绅领袖,萧宅位于县城东区。

 彭耆老、陈青兕来到萧宅外,从外边看这整栋宅邸比府衙还要气派三分。

 彭耆老让陈青兕持拿请帖上去敲门。

 陈青兕拿起门环,先敲了一下,过了几息,正打算敲第二下的时候,小门走出一门房下人。

 下人很有礼数,接过陈青兕递上之前管家送来的请帖,消失在了小门里。

 只是片刻时间,正门大开。

 萧家府邸迎面走来五人,为首一人居然是位风采飞扬的青年,在他左侧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男人,两人之间相差半个身位。两人身后也是一个三十许岁的青年,模样与半百中年人有几分相似,在他们身后是两位上了年岁的老者。

 见到那两位老者,陈青兕脑中立刻浮现了两个称呼:“周先生,许先生”此二人可以说是陈青兕的启蒙老师。

 世族大家之所以尾大不掉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掌握了文化的传播。

 在印刷术、造纸术未普及的时代大势面前,朝廷想要在全天下建设书塾学堂是不可能的。

 根本就没有那个经济条件,也没有那么多教书育人的人才。

 而世族大家他们为了自身的发展,会在自己能够掌握的区域无偿建造书塾,供人读书,传播文化。

 他们会选择成绩优异的人,着重培养。

 其中最出色的收为女婿,成为家族的一份子,为家族发光发热,优异的也将他们吸纳成为教书先生,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继续为家族效力。

 这也是陈青兕少时的梦想由来,娶萧氏女,登天子堂。

 他能够进学堂读书,能够成才,正是因为萧氏之故,对于萧氏有崇敬感恩之心,那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说消灭士族的最好最简单的办法是普及教育,只是条件不允许,做不到而已。

 周先生,许先生就是陈青兕幼时、少年时萧氏学堂里的授业先生。

 随着年事已高,两人早已离开学堂不知所踪,却不想萧家竟将两人请来作陪。

 陈青兕心中涌现一丝丝的激动。

 那位三十岁上下的青年大步上前,说道:“贵客临门,今日萧宅蓬荜生辉。在下萧灌字玄茂,见过彭耆老,陈兄……陈兄如蒙不弃,可以提前喊一声舅兄!”

 这位萧灌言语举止有礼从容,以主人家的身份介绍着身后的几人。

 他身后五十左右的是萧宅的主人萧彦,与萧灌年纪相仿的是萧彦之子萧杰,而后两人自然就是周先生周宏熙,许先生许良。

 兰陵萧氏以两房为尊,一为皇舅房,一为齐梁房。

 萧灌则是齐梁房正房子弟,是梁明帝萧岿的曾孙,南海王萧珣的孙子,父亲萧钧在贞观年间当任中书舍人,是李世民安排给李承乾最得力的干将之一,现在当任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萧灌自身也极其了得,年十八,考中明经第一,一直协助萧家家主处理宗家事情,年虽少,地位远高于驻扎在义兴县,负责县内教育选拔人才的旁系子弟萧彦。

 彭耆老、陈青兕也随着萧灌的介绍逐一作揖互礼。

 当介绍周先生、许先生的时候,陈青兕行的是弟子大礼。

 其实周宏熙已经记不得自己有这么一位学生了,毕竟他只是陈青兕幼儿时的老师,过去十三四年了。

 许良倒是有些印象,记得有这么一位听话懂事的学生,寒暄了几句。

 一众人在萧灌的邀请下进入了萧宅正厅。

 议定婚娶的事情很顺利,这也容不得萧家矜持。

 京师已经发生了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求巫祝以“厌胜之术”诅咒武昭仪的事件。这位倒霉的王皇后先给武昭仪冤枉杀其女儿,又让自己的母亲蛊惑行厌胜之术,被皇帝李治软禁,皇后之位早已摇摇欲坠。

 萧淑妃本来没有她的事情,李治真正对付的对象是王皇后背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的辅臣派,跟萧淑妃背后的兰陵萧氏没有半点关系。但她为了争宠,愚蠢的跟王皇后联手一并对付武昭仪,也受到了牵累,形同软禁。

 现在就差废王立武,然后降旨问罪。

 时间也因此定在了一个月之后,也就是九月二十六日。

 谈好了正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高潮环节。

 论天下之事。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风气,如魏晋风流,在当时不拘礼法,清静无为是时尚风流,后人看来其实就是一群酒蒙子,一边抓虱子,一边磕着药,裸奔放浪形骸。

 再如后面的盛唐,曲水流觞,比诗斗文采,精彩绝伦。

 这些都是时代的缩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