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砥砺前行

第十八章 代课(1/2)

 得了席君买的支持,陈青兕对于居养院的开办更有了信心,加大力度的投入居养院的建设。

 这天他正想去看看居养院的进度,出门就让庄敏瑞堵住了。

 这位老先生神态有些疲累,腰背都佝偻了一些。

 陈青兕有些心疼,赶忙上前搀扶:“庄先生,有事情你知会一声便好,何必亲自跑一探。”

 庄敏瑞拐杖拄地,说道:“陈县令心细全县,老朽哪敢过于唠叨。只是想来问一问,聘请先生的事情如何了?”

 他这话一半有气,一半又是大实话。

 庄敏瑞跟外孙住在一起,县里的变化都能从对方口中知道一二,也跟着高兴。

 只是陈青兕将偌大的县学丢给他,就当了甩手掌柜。

 他一个老家人呕心沥血,终于将县学办了起来,一切难以克服的问题,想办法克服。

 可有些东西不是将就便行的,比如说教师先生。

 县学聚集了四百二十三名孩子,年纪分别在六岁到十二岁间。可教书先生却只有三位,一个是他,一个是县里原本的先生,还有一个是他早年闹掰的老家伙。

 为了这些孩子,他甚至豁出老脸去向昔年的老对头低头。

 就三个人,要教四百多孩子,老命都要没了。

 庄敏瑞尝试让史务滋提醒陈青兕招募些教书先生,但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他知陈青兕忙,也在干着大事,可真的支持不住,只好亲自上门。

 陈青兕也是不知道庄敏瑞的辛苦,只是他在县里找不到有资格教书的先生。

 这個时代识字率太低,寻常百姓大多都目不识丁。

 能够读上书的,除去富贵人家,就剩下寒门了。再不然就是如陈青兕这样,境内有兰陵萧氏这样的大族,为了家族发展,开办义学,招募人才的。寻常百姓,很难有机会读书。

 青溪县经过陈硕真、官兵的双重清洗,地方豪强是没了,真正读过书有能力教书的那批人也给清理的所剩无几,人才稀缺。

 见庄敏瑞这般疲累,陈青兕道:“县里实在寻不到合适的人,我已经修书给了州府刺史,让他帮忙物色几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可以高薪聘请。只是目前还没有收到消息……”

 “这样啊!”庄敏瑞道:“那老朽就不打扰县令了。”

 他微微颤颤的转身离去。

 陈青兕看着庄敏瑞这样子,也有些过意不去,当初便是因为手上实在无人,这才低声下气的请庄敏瑞助他办县学。

 事实也证明了,他目光不差,庄敏瑞以一人之力,成功开办了县学,打下了根基。

 各种辛苦,陈青兕想象得到。

 只是谁又不是呢?

 青溪县这副模样,想要存活发展,不负重而行,如何面对可能来临的天灾?

 这个冬天过去了一半,也确实不冷,但陈青兕在这之前又哪里敢赌。

 先弄县学,再办居养院,存的就是先顾小,然后才顾老的悲壮念头。

 “这样吧,许多事情上了章程,本官这边,反而有些空余。凑合着顶一段时日,等州府安排的先生到了,一切都会好转。”

 陈青兕搀扶着庄敏瑞向县学方向走去。

 庄敏瑞却带着几分倚老卖老的质疑道:“陈县令治世之能,可比古之圣贤,老朽不敢多言。但治学,可不一样?尤其是启蒙之学,不能以成人思想对待?不是作首诗,写篇文章那么简单的。”

 陈青兕眉头挑了挑,这老家伙的嘴,就不能说点好听的?

 “庄先生放心,本官绝不会误人子弟。”

 陈青兕说这话的时候,底气有些不足:他还真没当过老师。回想记忆中,自己的启蒙恩师教的那些《开蒙要训》,就觉得头大。

 跟着庄敏瑞来到县学学堂,当下还未开课,数以百计的孩童聚在操场上嬉戏晒太阳。

 附近的孩子见到庄敏瑞,纷纷停下了玩闹,以各种不太标准的作揖方式,行礼道:“学生拜见先生!”

 庄敏瑞也躬身回礼。

 陈青兕见此一幕,不由感慨万千。

 师生情谊本是可比父子的高尚情操,可惜后来变了质。

 庄敏瑞苍老的脸上浮现一抹微笑道:“身旁的这位便是先生给你们说的陈县令,今日由他给你们讲学。”

 听得陈青兕身份,周边学生也是一惊,纷纷跟着作揖,眼中都闪过丝丝感激。

 他们还小,或许还不知读书的重要,但都明白一点,便是因为面前这个青年的县令,他们才能填饱肚子。

 一路走过操场“拜见先生”的话音不断。

 对于传授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