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砥砺前行

第九章 来人(1/2)

 彭耆老言语中透着几分离别的意思。

 陈青兕也知道自己终究不是那个憨厚淳朴的山村小子,不甘心就此屈居这小小的山村。

 不过他回忆起老人家这些年的照拂,说道:“先生,学生才疏学浅,愿意侍奉您老左右,聆听教诲。”

 彭耆老看中的就是陈青兕的秉性道:“知你孝顺,但好男儿理当干一番事业,不负此生。再说了,为师这里也有一事相求。”

 他并不等回复,而是眺望远方,囔囔道:“为师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爱煞了这片山水。昔年卫公平定江南,邀为师入京,看一看天下之大。为师最初也有些心动,最终故土难舍,故地难离,拒绝了卫公的邀请。现今追忆,每每念及江南百姓孤苦,只恨自己无力改变大局。希望你能背负为师的希望,尽己所能,对江南好一些。”

 说到这里,他愁然长叹:“天下昌盛,独苦江南!”

 陈青兕听了这八个字,也不禁肃然起敬,作揖道:“学生自当尽力。”

 彭耆老带着几许欣慰展露了笑脸:“今日就到这里吧,为师累了……”

 陈青兕并没有立刻离去,而是将《治苏州六策》双手抱着,道:“先生不如将这六策赠予学生,反正留在先生这里也是无用。”

 彭耆老摇头苦笑,挥手示意陈青兕离去。

 陈青兕开心作揖,甚至不顾脚伤,小跑地离去,好似怕彭耆老反悔一样。

 彭耆老见状,笑得更开心了。

 陈青兕跑到屋外,方才停下脚步,重新打开折子,一边阅读,一边向客房走着。

 讨要这《治苏州六策》并非只为讨老人家欢心,而是这六策确实值得学习研究。

 一个如此热爱自己家乡的人,一定是做了详细的调查,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写出的治理之策,绝对是个宝贝,值得反复推敲研读。

 “若是能实地考察,相互印证,那就完美了。”

 陈青兕暗暗琢磨,他受到这六策启发,自己也生出一些别的想法,只是事关民生的策略,不能纸上谈兵,要结合当地的情况,方才能够推行。

 一个下午陈青兕都在研究彭耆老的六策,心痒难耐,只恨自己不是苏州刺史,不能立刻展开调研。

 “耆老!”

 黄昏时分,匡正火急火燎地来寻彭耆老。

 经过一个下午的休息,彭耆老精神已经大好,招呼匡正入议事厅说话。

 陈青兕也没有将自己当作外人,在一旁旁听。

 相比前几天的萎靡,匡正今日心情大好。

 “小陈兄弟并没有看错,山中确实有火凤妖人的踪迹。今日让我们遇上了,还大战了一场,只是他们异常凶悍,未有留下活口。”

 这些天作为当地唯一的捕快,几乎天天被义兴县里来的县兵拉着山上寻贼。

 铜官山并不算高,只是山层峦叠嶂,一山连着一山,连绵十里,想要在山里寻的人迹,不亚于大海捞针。

 匡正每天都累得如一条老狗,没少抱怨。

 但今日上山,却意外寻得贼踪,他还砍杀了一人,少不得论功行赏,连日来的辛苦都有了回报。

 彭耆老不动声色地看了一旁的陈青兕,一开始他也以为这可能是巧合,但随着发现自己这个学生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了得,有了一定的怀疑,现在看来却是多心了。

 陈青兕面色无任何波澜,脑子里却全是问号:这怎么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存在的事情,怎么可能成真?

 世上哪有这种巧合?

 ******

 铜官村村口大街。

 一胖一瘦的两名县兵正在相互抱怨:“什么鬼地方,连窑子都没有,待了那么多天,天天晚上湿裤裆。”

 “还想窑子,像样的饭馆都没有一家,村里酿的酒跟张寡妇的洗澡水一个味,嘴里都淡出鸟了,太他娘的难熬了。”

 胖县兵还在发牢骚,却见瘦县兵直愣愣的瞪着村口,手指前方,大嘴张着,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胖县兵寻目望去也不由得一怔,目光所及之处,一人一马一剑,徐徐而来。

 红色的骏马与黄昏的晚霞遥相呼应,马上骑着的是一位红衣女子,秀美中透着一股英气,好似天仙一般。

 “我滴乖乖,跟这小娘子比起来,县里的花魁就是田里的土老鼠。”

 胖县兵忍不住叫了一声。

 他正想上前问话,却发现身旁的瘦子动作快如闪电,一下子就窜到了前面,非常温文尔雅地说道:“这位小娘子,来铜官村何事?在下义兴县十将阳刚,奉命检查过往行人过所,望小娘子配合。”

 胖县兵暗自腹诽骂了一句,却也后悔为何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