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大反贼

第1762章 平息!(1/2)

  张云川对大夏军团所属各部兵马的大练兵,军将的大轮训很重视。

  他麾下兵马规模已经增长到了二十万人。

  这可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和东南节度府开战的时候,军中就冒出了不少不好的苗头。

  这其中就包括军纪逐渐松弛,军中拉帮结派等问题。

  在张云川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人多了,他又不可能时时刻刻地盯着。

  人一上百,心思就各异了,更别说二十万有思想的人了。

  这手底下只有几万人的时候,那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很容易掌握。

  只要自己勤勉一下,纵使有人不听话,也能及时处置。

  可现在不一样。

  这么庞大的军队分散驻防在各处。

  这命令传达下去,这有的军将依仗着山高皇帝远,还能否不折不扣的执行呢?

  如何确保他们依然听自己的命令。

  如何有效的确保这二十万大军一如既往的军纪严明。

  如何确保这一支军队在扩充的同时,依然保持战斗力。

  张云川觉得这是对自己管理能力的一个考验。

  这一次大整编,就是打破各部兵马内部的拉帮结派,防止形成山头。

  将大熊、曹顺、董良辰、刘壮等一大批将领提拔起来。

  让他们脱离一线,防的就是他们执掌一军太久,野心膨胀。

  一线军队设立参将、参军、校尉、监军使、军法官、军需官等是为了分权。

  这一次大整编之后又进行大练兵、大轮训。

  那是对整个大夏军团战斗力、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的一次大锤炼。

  在张云川看来。

  他们以后要逐鹿天下,并不是兵马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他们如今一营兵马一万五千人,包括四千辅兵。

  他们将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以后要执行独立作战任务的。

  并不是他不想扩充更多人马。

  而是人马多了,那就需要更多的后勤支持。

  哪怕再增加一千战兵,那就需要配备更多的辅兵和民夫。

  这不仅仅会增加军队的后勤负担,还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一旦战事持久,那就会导致更多的问题。

  这看似人多了,可打起仗来,不一定能发挥出战斗力。

  毕竟还需要分出更多的兵马去护卫后勤,以确保粮秣稳定供应。

  臃肿的重兵集团不是他想要的。

  他需要的是一支能攻善守,机动灵活的作战军队。

  一万五千余人的小规模作战军队,以后要面对的可能是数倍的敌人。

  他们要想击败敌人,不仅仅要机动灵活。

  更对他们的个人战力和彼此的作战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长枪兵不仅仅是长枪兵,还得配备备刀和随身携带的军弩。

  拿起长枪就是长枪兵,抽出备刀那就是刀盾兵,举起军弩就是弓兵。

  如今的大练兵、大轮训就是张云川整军的重要举措之一。

  他相信整军后,他们大夏军团的战力将会提升至少一个层级。

  张云川亲自视察军将的轮训。

  用意自然是不言而喻。

  他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曹顺等负责的将领施加压力。

  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很重视这事儿的,盯着这事儿的。

  要他们不敢弄虚作假,不敢敷衍了事。

  以确保这军队的整训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张云川这位大帅虽然担任了天下讨逆兵马大元帅。

  可他仅仅是昭告天下,做给外人看的而已。

  实际上他还是蜷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在抓紧时间经营和巩固自己的地盘势力。

  现在大多数的庶务他都甩手交给了大帅府内阁参议们。

  黎子君、王凌云等内阁参议每人分管一摊子事儿。

  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针对自己分内的事儿进行处理。

  出了问题他们承担责任。

  至于重大事项则是内阁参议们一起开会。

  商议解决方案,呈报张云川这位大帅最终定夺。

  张云川虽然将不少事儿扔出去了,可依然忙得不可开交。

  在视察了轮训的军将后,他又去巡视练兵情况、巡视农业生产等大小事务。

  几乎每天都在各处奔波。

  在张云川在忙碌的时候,林贤他们也没闲着。

  林贤这位宣教司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