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大反贼

第1914章 得胜!(1/2)

  “此次大战,我大夏军团各营将士不惧严寒,不惧死亡,打得很英勇!”

  张云川环顾众将,内心里也感觉到很提气。

  大夏军团是自己一手创建的!

  他们军纪严明,战斗力强劲,给自己长了脸,争了光!

  他们如今击败辽州主力大军,辽州全境终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他们大夏军事集团的实力再上了一个台阶!

  张云川看向了总参军王凌云。

  王凌云这个总参军如今是大夏军团宛如总管一般的人物。

  搜集敌情、制定作战计划、人事调动安排、粮草调度分配、军纪监督等大小事务均由王凌云负总责。

  此次大夏军团将士能连战连胜,王凌云功不可没。

  要是没有王凌云这位总参军在后边进行各项支持。

  光靠着一线将士的一腔悍勇,想要取胜,难如登天。

  这辽州军就是缺乏王凌云这么一个总协调的人物。

  导致他们的粮秣、军衣、士气、兵器甲胄等严重不足。

  遇到什么问题,也不能第一时间去协调解决。

  这军中矛盾积攒的越多,战斗力下滑的就越厉害。

  大夏军团这边的斥候探马、军情司各方面情报都能第一时间汇总到王凌云处。

  王凌云在依据情报调整作战计划的同时,也会将情报通报给各部将领,让他们知晓整个战场的情形。

  可辽州军却不一样。

  他们各部兵马拼凑的这一路大军看似兵强马壮。

  可实际上内部却宛如一盘散沙一般。

  获得一些敌人的情报后,他们没有共享给友军的觉悟。

  纵使有些情况上报了。

  大都督霍韬身边的参军们光顾着自己知道,也没通报全军。

  以至于许多下边的将领得到军令去进攻或者撤退。

  可他们压根就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所以他们打仗的时候稀里糊涂的,只会机械的执行命令。

  一旦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

  他们因为对战场情况掌握情况少,导致往往应变不及。

  与此同时。

  粮秣等物资各部将领尽可能地给自己扒拉,丝毫不顾友军的死活。

  大都督霍韬同样缺乏协调能力,甚至故意偏袒自己的嫡系人马。

  这就导致辽州军内部矛盾重重。

  诸如锋锐营、亲卫营、骑兵营等兵马每天能吃饱喝足,甚至还有多余的粮食留存。

  可一些临时征召组成的军队,可能断粮一两天了。

  至于那些民夫则是更为凄惨。

  上面的人压根就不管他们的死活。

  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一些民夫趁乱趁夜逃亡。

  许多军士和民夫的逃亡,导致辽州军军心不稳。

  可作为辽州军的高层,丝毫没有将这些事情当回事儿。

  大树的腐朽都是从根部开始的。

  辽州军的高层只注意到大树表面上看起来枝繁叶茂。

  没有意识到这一棵大树实际上已经摇摇欲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辽州军在数日内就被张云川他们打得全军覆没。

  除了张云川统帅的大夏军团战力彪悍外。

  在张云川看来。

  辽州军内部的矛盾同样是他们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凌云作为总参军,并没有领兵在一线冲杀。

  可在张云川的心目中,王凌云的功劳却不比一线冲杀的将领小。

  要是没有他每天分析敌情,研判敌情,给出合适的建议。

  要是没有他及时的协调各军配合作战,及时协调补充粮秣等物资。

  在冰天雪地中饿着肚子大夏军团想要几天内吃掉十多万敌军,殊非易事。

  “王总参军!”

  “将士们连续作战,疲惫不堪!”

  “我准备下令各部兵马原地休整五天!”

  张云川对王凌云吩咐说:“在休整期间,此次战事中损毁的兵刃甲胄等物资要及时的补齐。”

  “要尽快将立功将士的功劳核定好,该赏的赏,该记功的记功!”

  “现在战事并没有完全结束,可封赏却不能拖延。”

  “不要等到凯旋再论功行赏,我看论功行赏可以和打仗同时进行嘛。”

  “上午立下功劳,下午就能领取应有的赏赐,我想这也能鼓舞士气!”

  “咱们的将士在冰天雪地中作战,很是辛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