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重生:科举文男主竟是我爹

第489章 一年一季(1/2)

  程景舟不仅自己忙,还把谢荣琅给指使唤得团团转。

  谢荣琅的直属上官并不是程景舟,但这丝毫不耽误程景舟使唤人,直到这天谢荣琅从外面回来时,人已经胡子拉碴的,可把常雅琴给吓坏了。

  “怎么成这样了?”

  谢荣琅摆摆手,无力道:“快别提了。我都快累死了,有吃的吗?赶紧地给我整一口。”

  谢荣琅一连半个月,基本上都是宿在了一处农庄里,条件倒也不是太差,只是他要干的事情太多,不仅要盯着那些人干活,还要把所有的细节都抄写下来,晚上还要再整理,往上汇报,可把他给累个半死。

  当然,他辛苦的成果也是很可喜的。

  目前他们已经总结出,什么样的田地可以种红薯、玉米、小麦等等,都做了不同的区分,如此一来,再制成了小册子,就可以在民间传阅,也可以让老百姓们根据自己土地的实际情况来耕种了。

  当然,这还只是一小部分。

  还有什么样的田地适合种什么样的药材,又或者是如何让稻子增产等等,这一忙就是两年。https://m.178xs.com

  景文帝现在一个月基本上就是参加一两次的朝会,其余时候,基本上都是太子监国。

  户部做出的成绩亮眼,景文帝看了自然高兴。

  “不错,这程景舟和谢荣琅不愧是谢阁老的爱徒呀,的确能干。”

  太子笑道:“禀父皇,现在还不是夸他们的时候,他们现在已经动身去北地了,想看看北地那边是否也能种植合适的粮食,若是真能成功了,那咱们户部的税粮便又能多收上来一成。”

  北地地广人稀,主要是土地产量极低。

  很多五口之家种着四五十亩的田地,也未必能养得起一家人,就是因为产量太低了。

  庄户人家,就指着土地吃饭呢,这三亩五亩加一起,都抵不上江南一亩地的产量,能不让他们着急吗?

  北地天寒,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这是产量低的最主要原因。

  江南、甚至是京城这边基本上都是一年两季,有的地方还能一年三季。

  而北地一年里头基本上有半年都是冬天,到了过年的时候,更是冷得没人出门,也因此,这粮食产量上不去,这边的税收也相对而言更轻一些。

  程景舟带着谢荣琅仔细去看了这些土地,听一些老把式的说法,这些土地相当好,种出来的粮食应该很好,虽然只能种一季,但是可以大丰收。

  程景舟和谢荣琅盯着这里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去年就已经安排人过来了,如今看着他们自己弄的试验田庄,倒还像是那么回事儿。

  “大人,虽然这稻子的产量不是太高,但是不得不说,这产出来的米粮好吃呀,今儿中午就做一些米饭,您二位尝尝。”

  北地的大米的确是比江南的米要好,这一点程景舟也知道。

  可是再好,一斗米也变不成两斗米,这要怎么办?

  还是平安的脑子好使,“大人,我记得咱们京城好多富贵人家都喜欢吃北地大米的,而且这种大米市面儿上卖价也高。”

  一句话提醒了程景舟。

  “有办法了!”

  北地大米口感好,而且既然是富贵人家喜欢吃,那就干脆都卖给富贵人家便是。

  至于普通百姓,直接就可以换成南方的大米来吃,又或者是吃粗粮。

  只是说起来容易,这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麻烦的。

  两人一连几天都在为了这个事儿想办法,如果是卖去京城,这价格的确是能高,但是这一路上的费用也不少。

  车马费、装缷费,等送到粮行,人家粮行的伙计掌柜也得吃饭吧?

  所以这么一来,这大米的价格还得往上浮。

  这倒也不算什么,毕竟富贵人家还差这么点儿银子?

  大米再贵,他们也能吃得起。

  可关键是,如此一来,这钱北地的老百姓得不了什么好处,基本上都被其它人赚到了。

  而北地人生活艰苦这个事实,还是改变不了。

  二人冥思苦想,谢荣琅一拍脑门儿:“姐夫,若是咱们直接让朝廷给官员发北地大米呢?”

  程景舟眼睛一亮,这法子好呀!

  反正朝廷官员们都是有䘵米的,若是发这种禄米,不仅能省了官员家的一些钱,还能直接由朝廷出面接收这些粮食,那是再好不过的。

  “可问题是,若是税粮还好,若是让百姓将这些米粮都卖给朝廷,他们怕也是舍不得。”

  “这有什么舍不得的?咱们可以直接从京城的粮库里将其它各地送来的税粮拉过来,打比方说,咱们就拿北地大米来换,一斤北地大米换两斤税粮,你说他们换不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