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到滨海,半路上王大花又吐了一场。
公交车这辈子她都没坐过,但是再也不想坐了。
看着叫人神往,还以为有多舒服呢,跟胃里面有双手在里面搅和一样,酸爽酸爽的,王大花觉得自己死去过了一回,等下车的时候还是卫轩帮她抱着孩子,卫良扶着她走,走到店里的安顿下来的时候,才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爸妈。”看见父母,卫良激动的丢了包裹就跑了过去。
卫老三也很激动,好久没看见小儿子,挺想念的。
刘幺姑问两人:“这一路还好吗,碰到偷东西的没,路上有没有晕车受罪?”
“火车上没事,但大花坐公交车的时候还是吐了。”
“那回去,喝点茶压一压。”刘幺姑接过孩子,抱了抱她还是觉得很轻。
这年头城里跟农村的差距大,农村小孩儿营养当然比不上父母有工作的那些。
王大花也叫了声爸妈,就开始打量起这个小店面来,当初只是听说父母过来给大哥大嫂带孩子,顺便看看店,现在看来这店可真是好,里头什么都有,当然这会儿凉菜还没摆出来,王大花看见的有副食品,还有鸡蛋那些,光鸡蛋都有两个小筐子,足足有好几百个吧。
刘幺姑看见小孙女就很喜欢,顺手就拿起一根麻花来逗孩子。
王大花就看的眼睛直了,这种副食品,她也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爹娘现在的日子过得这么好了。
小圆从奶奶手里接过来麻花,先送到王大花嘴边,见妈妈摇摇头才吭哧吭哧的啃了起来,她在火车上其实也是饿着的,从下火车开始她嘴里就没停过,大伯兜里还带了奶糖,一路上给少给她吃这吃那,所以大人是吐的稀里哗啦,小圆却是幸福的很呢。
“这孩子,还是小小的个子,你们到时候去工棚住,也要带着她?”刘幺姑想自己带,但想到自己每天还有店里一摊子事,就觉得头疼,但小孙女这么大年龄最是好奇的时候,在工地也太不安全了些。
卫良傻眼:“那不然呢,我们不带着怎么办?”
乡下小孩子都没那么多主意的,就是散养还能丢了不成?
刘幺姑想有个想法,但这会儿人多也没法说,儿子和儿媳远道而来,一路上可是吃尽苦头了的,她赶忙催着老头去做饭,卫老三已经准备好了菜,就等着人来开火炒菜,一个海带骨头汤是早上就炖起来的,就在土炖钵里面煨着,一盆子大白菜,另外就是一碗腌萝卜了,腌萝卜是冬天新开发出来在店里卖的,再炒个韭菜鸡蛋,这年头有客人来也不一定能吃上肉,但鸡蛋就是好菜了。
卫良两口子看着爹娘端出来的一盆盆菜,就忍不住咽口水。
爹娘可真是过上好日子了啊。
不说别的,就那韭菜鸡蛋,看上去就跟老家做出来的不同,油汪汪黄澄澄的,隔着好远味道就一股子香气,还有那一大罐子汤,那里头是什么炖的,闻着居然有肉的味道,飘着一片片的莫不就是传说中的海带?
这还是中午,就吃的这么好了?
王大花觉得自己这一趟是来的对了,就算是在工地做饭,也是打入到滨海内部,先干着再好好跟大伯说,万一有机会留在滨海,她可不想再回农村去了,说句不好听的,她在农村过了二十几年也没吃过几顿好吃的,真是过够了。
“爹娘,这菜也太好了吧。”卫良替大哥心疼钱:“我跟大花过来是来干活的,还是尽快去工地吧,大哥那边没人看着我也不放心。”
其实跟卫老三两人刚到这里那顿比起来,还真算不得什么。
王大花虽然也不聪明,但知道刚开始要把活干好,大伯哥看得上眼,才有机会留城里,她虽然不会干精巧活儿,但是做饭也是不错的,听说给工地做饭还开工钱包吃住,就喜滋滋的跟着过来了。
“对对对,我们吃完中午饭就去工地,先把工棚搭起来,晚上就住在那边了,滨海的天气也真的是好啊,一点都不冷,这要是在老家这个天气住在棚子里肯定是冻死了的。”之前还在犯嘀咕的两口子,一下子就适应了,滨海这边的天气是很适合冬天待着的。
连小圆原本穿着的一声厚厚的旧袄子也脱了下来,现在身上穿着一身薄棉马甲,活动的更开些。
虽说也舍不得孙女,但到底来干活才是正事,于是饭桌上就把工作安排好了。
“老三,你去了那边要给大哥好好干,做事就不要惜力气,知道不?”卫老三说。
“我知道了爹,我干活儿你还能不放心吗?”卫良像他母亲,一身神力。
“你还想干小工?”刘幺姑问。
卫良夹了一筷子鸡蛋送到女儿嘴边:“我想着白天反正工地也有人,也就是说只用晚上看着会儿,那我白天干个小工,也让大哥少请个人。”
其实他就是想着可以少请个人,但王大花说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