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大院二婚妻

第92章 交易(1/2)

  和平村今年的收成很好。

  换了新品种黄心红薯,产量比往常的品种要多了百分之二十。

  起初村里人还很反对种新品种,那些个蠢货,老品种的个头是很大,可亩产确实没有现在小个子的品种产量高,一部分人自然是不看这个的,他们光看个头了,产出来一上称这些人才知道,白的光长白大个,人吃了烧心又难下咽,特别难吃,倒是黄心的蒸在米饭上头,软糯糯的还带着点甜味。

  不过今年的天气也好,一整个秋天都出太阳,红薯喜欢这种光照好又温暖的天气,总之是丰收了。

  丰收以后,刘书记又有新的愁法了。

  以前分到各家各户,刚好够吃的,私底下也会卖掉一些,可这些不能摆在明面上讲,今年各家各户分到的红薯都上千斤,多的有两千多斤,这就让村里人犯了难,人均两百斤,靠嘴吃能吃多少啊,现在条件没那么差了,没人愿意天天吃这个,而且这玩意儿且不像大米一样耐放,或者一麻袋拖去城里卖了就卖了,一点声响都没有,一车车的红薯运去城里,那他这个大队书记还想不想干的了?m.178xs.com

  “刘书记,别的村也在干副业,红星村还织土布卖呢,咱们怎么就不能运粮食去城里了,人家城里人一到入冬也会缺粮食的。”

  “就是啊,浪费粮食可耻啊,想想六零年那会儿,我爹想一碗红薯糊糊吃,都想到流眼泪,现在好了富裕了,红薯都要烂在家里头了。”

  滨海不比其他地方,太过于潮湿地底下都不好挖地窖。

  要是养猪,现在养倒是有粮食吃,可是过了三月四月呢,到时候一群嗷嗷叫的小猪崽子刚长成半大猪仔,番薯又没了,吃啥去?

  刘书记有点后悔今年在村里推广种红薯了,这不是给自己招事儿吗?

  村里,现在少说有上万斤的富余,现在如果有人愿意给他解决这个问题,他肯定能把对方当菩萨一样供起来。

  “书记书记,外头有人找。”

  “谁!”刘书记毛了,不时又来人找他吐槽红薯太多云云,他现在提到这两个字就头疼。

  外头是三姑,两家是同房的亲戚,关系走的比较近,三姑这个人就比较精明,她家的番薯倒是卖的七七八八了,就留了两百来斤自家吃,她来必不是来找村里麻烦的。

  三姑从外头进来,见到屋里有人,脸上挂着的笑容也淡了些:“哟,万里你也在啊。”

  这是嫌刘万里在这里不方便说话了?

  刘书记没好气的说:“有啥就说,没啥不好讲的。”

  三姑瞧了刘万里一眼,撇撇嘴说:“外头来了个人,说是要收番薯。”

  书记家也有上千斤番薯没地方安置呢,这不是三姑自己家卖完了,想起刘书记家也堆了一堆没处消化的番薯,所以想到这一宗,讨好他来了。

  刘书记嘴角抽了抽,早知道就叫刘万里出去了。

  “来就来,你往我家带干嘛?”

  “书记,要不让他们去我家看看吧。”刘万里可不跟村干部客气。

  刘书记一噎,不过还是把人叫了进来。

  进来的正是武大姐跟柳绵绵,柳绵绵把自己的主意一说,武大姐也觉得行,她家人口多,几个孩子还在青春期,一个顶两个的能吃,要不是红薯不耐放,放在北方那种气候,她能买个五百斤回去。

  两人一进来,刘万里就问:“两位同志,你俩要买红薯,买多少呢?”

  柳绵绵:“白番薯是两块五一百斤对吧?”

  刘万里忙点点头,白番薯是便宜一些的,两块五他也不嫌弃,家里两千斤番薯,全卖掉其实也才五十块钱。

  农产品可真是不值钱,卫轩一天的工资能买一百斤番薯,而这些农民,一年下来也就能分个口粮,外加一百多块钱的分红,可真是让人不忍心再还价了。

  柳绵绵跟武大姐对视一眼:“我们是一人想要一千斤白番薯的,但是要加工成红薯粉,村子里头有人能加工这个吗?”

  刘书记:“加工啊,隔壁村倒是有个加工的,要首地啊你费用。”

  柳绵绵和武大姐对视一眼,跟她们想的一样,并不是没人加工,农村人都觉得精粮比细粮还金贵,细粮比粗粮金贵,前几年只有人拿着细粮换粗粮的,粗粮都是舍不得吃的,要不是这里偏远土地也多,一般地方也找不到一个村子有这么多的红薯。

  红薯粉就是精粮,比大米饭还金贵呢,十斤红薯才能加工一斤半到两斤,在原主老家,过年过节的也会有人做些红薯粉丝,炖腊肉吃那滋味简直一绝。

  这里人难道不做红薯粉?

  红薯是不耐放,可是红薯粉丝是耐放的,一比七的比例做成精制的红薯粉丝,但看价格快要是大米两倍,可红薯粉有发头,一斤干掉的红薯粉泡成粉丝,能翻倍的发出来,看着是单价很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