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第124章 战争总结,八百字检讨(1/2)

  上甘岭战役。

  有一个巨大的误区。

  那就是我们惯以将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从而遗憾、悲切。

  或许因为流传下来的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勇事迹。

  或许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先辈们超出凡人的神举。

  又或许是因为那被削平的山,那满地的弹片炮壳。

  但缅怀过后,我们也必须知道,

  这场战役,十分惨烈,但惨烈的不止是我们,还有丑国。

  倘若百济战争让华夏真正赢得了尊严。

  那青年军的钢铁意志力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这场上甘岭战役,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这场战役将不会被记录进丑国的历史,但会成为一个黑洞。

  让丑军对华夏军队产生巨大的阴影,永远不愿提起。

  在未来某个丑国军事学家口中,可能会这样评价上甘岭战役——

  这场战役是丑国有史以来,包括未来一百年,挨过最狠的一次揍。

  上甘岭战役意义不在于取胜。

  第一次、第二次战役,我们也胜利了,而且胜利的更加轻松。

  但这两次战役在某些将军的眼中,是大意、是华夏军队战术优秀,如果丑国做好准备,未必会输。

  但上甘岭不同。

  这是丑国自独立以来,包括未来一百年,唯一一场主力王牌步兵和敌人进行正面、大火力、最长时间火箭炮对轰的战役。

  关键的是,他们败了。

  在武器、火力完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失败了。

  上甘岭战役前一天,

  负责总攻任务的丑军七师师长范弗利特,提出了一个“摊牌计划”。

  但那时候除了丑军参谋部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个计划是什么意思,因为刚刚提出,就被李奇微以政治影响为理由拒绝。

  上甘岭战役第十天,

  久攻不下的五圣山,让李奇微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开始产生了怀疑。

  于是范弗利特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摊牌计划。

  然后第二次不予通过。

  上甘岭战役第二十一天,

  麦克阿瑟调任回国,李奇微接任远东总长。

  范弗利特成为丑国第八集团军总长。

  李奇微看着士气再次日渐低落的丑军,身处高位的他,终于默许了范弗利特的计划。

  于是,那个令人咂舌的“范弗利特弹药量”,便出现在了上甘岭战场。

  范弗利特接任之后,采取了更加密集的炮火攻势。m.178xs.com

  一百九十多万颗炮弹,这是丑国这四十三天以来所投入的大致炮弹数量。

  但是,要知道在范弗利特的摊牌计划中,庞大的火力投入,只需要两个营的兵力,就能在一周内攻下上甘岭。

  然后直接突破华夏军队的战线。

  在他的计划中,七天两个营,所需要消耗的炮弹数是四十万。

  可实际上,这场战役远不止七天,消耗的炮弹总数,也远远超过了四十万。

  这位不撞南墙不死心的赌徒将军。

  在向上甘岭倾斜完所有炮弹后,终于还是一头撞在了南墙上,头破血流。

  李奇微面对这位二十天前意气风发,满腔热血的干将,也很难责备一些什么。

  因为他比范弗利特更加明白,自己所面对的队伍,太古怪了。

  抱着炸药管冲下山和他们同归于尽的华夏军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数不胜数。

  单单是没有死亡,有名有姓的,就有三十八个。

  在炸药管近距离爆炸且不死的概率,大概在百分之五。

  如果反推回去,也就是说这四十三天,主动冲下山来和他们同归于尽的,就至少有八百人。

  而肉体去执行炸坦克任务、用枪口堵机枪枪管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样的疯子很可怕,而全军都是这样的疯子,那就令人毛骨悚然了。

  范弗利特在战争反思报告中这样写道:

  【我们的敌人为了取得胜利,已经完全偏执,准确的说,我认为他们现在已经不再是人。

  他们为了胜利,可以不顾一切,这是上甘岭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李奇微问他:“我们为什么不能不顾一切的取得胜利?”

  “您知道的将军,”范弗利特看向李奇微:“我们是为了在百济战场上取得利益,所以我们有许多放不下的,但他们历经百年战乱,才有了家,他们是会豁出生命去守护的。”

  李奇微又问:“那位什么我们的火力远超过华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