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第156章 禾下乘凉梦(1/2)

  这个年轻人的老师不停的在车前道歉。

  而这个青年,则举着本子,不停的在叶知寒面前翻着书页。

  他知道叶知寒的时间非常紧迫,也知道他的机会恐怕也只有这么一次。

  所以必须珍惜。

  叶知寒自然是没有看清楚本子上都写了什么的。

  但看着青年的态度,他还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先熄火停车吧,等我一下。”

  叶知寒说完,打开车门走了下来。

  那位年长的教授伸出手放在车门上,垫在叶知寒的头顶,充满了恭敬。

  叶知寒不喜,低声道:“同志,您现在多大年纪了?”

  教授笑道:“四十八了。”

  “那按年龄来说,您应该比我父亲还要大了,”叶知寒握住了护在自己头顶的手,轻轻拍了拍:“往后任务重,压力大,您一定要注意身体,您照顾好自己就好,不用担心我们这些年轻人。”

  老教授很是激动的同叶知寒握了握手,然后脸色羞愧的点头应诺。

  接着,

  叶知寒看向那个把笔记本当做宝贝的年轻人。

  “你是?”

  “这是我学生,叫袁禾隆,别看他年纪轻轻,但在农业上的研究成果和创新能力都十分不错,有许多课题,还是他给我的建议。”

  老教授道:“这次会议机会难得,我就带着他一同来了。”

  青年点头谦卑道:“叶院长,您喊我小袁就好。”

  “我们差不多大,都是同志,”叶知寒客气的笑道:“不用紧张,说说吧,你有什么想法。”

  “是这样的,”袁禾隆翻开笔记本,双手颤抖的翻找着自己的构思:“您在会上提的那个西瓜大的玉米,我认为在当下是不现实的,作物的繁育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演化,许多特征基因已经成型,很难再改变了。”

  “我就是随口一提,有些天马行空了。”

  “其实现在不能实现,但不代表以后不能实现,”袁禾隆又说:“比如人为什么不能无限长高,果实为什么不会无限变大,其实都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基因就会对他们的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产生限制,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个限制的基因,将它更改或者删除,也未必不能实现西瓜大的玉米。”

  叶知寒意外道:“哦?那意思就是,这个天马行空的畅想,还是可行的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他在科学上可能有理论实现的可能性,但现在不行,人类连基因是什么样子都还不知道,我们还没有见过它,更不用说改造了。”

  “你把我拦下来,不是只想说这些吧?”

  袁禾隆把笔记本递了过去,道:“根据您的畅享,我有了一个新的思路,这是我前些年在试验田中得到的一些实验数据。”

  叶知寒自然是看不懂上面的AaBbCc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学的推导和演变。

  隔行如隔山,

  头疼的看了半晌之后,他问道:“过程也可以省略,你直接说结论。”

  “好,”

  袁禾隆微微闭上了眼睛,等到再睁开的时候,就已经无比自信了:

  “我想在全国范围内分别找到生命力强、穗大、果实饱满、耐旱、耐劳、耐盐碱特性优秀的农作物,进行杂交培育,尝试培育出把这些优势融合为一体的优质杂交种子。”

  “如果成功,原来许多并不适合种植的土地,就可以种植粮食了,而且产量也会因为改良得到大幅度提升。”

  “是否能够实现翻倍,我不敢保证,但一定是破局的一个好方法。”

  袁禾隆说完。

  叶知寒道:“我和禾隆同志简单聊几句。”

  说完,他神色平静的将他拉向了汽车另一侧。

  叶知寒问:“这个方案需要我给你提供什么帮助?”

  袁禾隆摇了摇头:“这不需要外部什么帮助,就是在天南海北多跑一跑,多看一看,多做一些实验,多观察观察。”

  “如果可以多给我一些人手的话,那就更好了,这样多组对照试验可以一同进行。”

  叶知寒点了点头:“回去写份报告,把你的思路详细的写出来,然后拿到五院,我给你审批签字通过之后,再去找李书成部长,”https://m.178xs.com

  “这样你接下来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方便一些。”

  “不过切记报告上面只写科研课题,不要和五年计划挂钩。”

  作为项目的第一发起人,袁禾隆作为主导人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叶知寒的签字审批,无非就是给他送去一把尚方宝剑罢了。

  一个年纪轻轻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难免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