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第157章 废铜烂铁也要(1/2)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虽然他不知道眼前这个青年是否能够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但至少,从他的猜想和思路中,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不过,希望终归是希望,他对于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培育成功这件事,并不乐观。

  粮食培育,耗时耗力。

  这也是农学生最苦逼的地方。

  所有事情只要努力就可以提高效率,除了农业。

  你能做的最多只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盯着种子,

  每逢大雨,拎着瓢泼大雨去给幼苗撑伞,

  听到风声,就噩梦惊醒提心吊胆的想着粮食会不会被刮倒……

  除此之外,你就算着急的头发都掉光了,也得等着这幼苗自己一点一点的开花结果。

  终于,一年半载之后,到了验证的时候了。

  这时候就又像是掷骰子一样,抱着围观科举放榜的心情,小心翼翼的查看自己的成绩。

  倘若效果不佳,那便要从头再来。

  可以说,种粮培育的整个过程,每一步都会让人血压飙升,

  但很无奈,这本就是常态。

  所以,叶知寒也知道。

  即便是他对袁禾隆的培育方案非常认可,但什么时候能成功,这谁也说不准。

  他能做的,只有给袁禾隆尽可能多的支持和鼓励。

  剩下的,就要看他自己了。

  ……

  粮食的事情暂时落地之后。

  叶知寒就得把所有精力放在消化沙苏的工业体系上面去了。

  回五院的路上,叶知寒便开始着手思考几个重大项目的分工。

  归国的留学生人才,经过中科院和五院的研讨之后,陆续入职。

  而沙苏援助的工业项目,也由中科院和五院分别领头建设。

  电力、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中科院负责。

  重工、军工、精密机械、无线电、核能等领域,由五院进行负责。

  轻工业、民用机械以及矿业、机械加工等项目,五院和中科院合作进行。

  基建项目,叶知寒不需要过问。

  合作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民用工业可以在战时切换为军用工业而做的流程调整,

  就是和平年代该生产拖拉机生产拖拉机,该生产钢管就生产钢管,

  但是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就需要生产拖拉机的,马上可以开始生产坦克,

  生产钢管的,马上可以开始生产炮管。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这些合作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把军工的要求考虑入内。

  所以这些合作项目主要也是中科院负责建设,五院只需要提供一份军工生产要求。

  而叶知寒真正需要着重准备的,是五院负责的那些项目——

  军工、重工。

  以华夏现在情况而言,

  中科院负责的项目,都是为了赚钱的项目。

  而五院的项目,却都是只花钱不赚钱的项目。

  所以,中科院可以放开手的去干,

  而五院,得精打细算才行了。

  不过,在吃中科院的醋的同时,叶知寒倒也有一个值得欣慰的事情。

  那就是人才上面的优势。

  在人才挑选的过程中,钱月林和郭怀义两人,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为五院吸引来了大量的人才。

  想想刘志民带着中科院一众院长,口干舌燥王婆卖瓜,一个一个登门拜访的样子。

  他倒得意洋洋了起来。

  ……

  京城西郊。

  在沙苏工业仪器陆续运往各处的同时。

  在五院的办公室中。

  叶知寒同钱月林、郭怀义以及兼任五院行政事项的聂帅进行了数日的探讨。

  内容主要是将军工、重工的所有项目进行分门别类的汇总。

  然后进一步完成细化。

  叶知寒可以作为统筹,但在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上,他还是建议有一个专门的主要负责人员。

  经过日复一日的讨论,花费了约莫一周时间,一个比较完善的军工体系框架终于完善。

  具体的构思和方案,也由聂帅递送到故宫进行商讨。

  ……

  当天下午,故宫的电话便打了过来。

  翔宇同志转述了子任同志的答复——

  通过,即日按照方案内容落实。

  “其实这件事情本来需要进行会议研讨,以及相关的辩证,”

  翔宇同志平静道:“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