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第393章 耶路撒冷军事缓冲区(1/2)

  本就仓皇逃窜的丑军面对杀红了眼的华夏军队没有丝毫招架之力。

  为数不多的跑得快的得以扬长而去,跑得慢的则被迫就地寻找掩体,仓促应战。

  但和华夏军队正面野战,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更不用说,能上丑国军车的大多是丑国的士兵,而留在后面的多是欧洲士兵,

  十年前,军工实力最强的丑军面对装备最差的华夏被打的落花流水。

  而十年后,面对军工实力逼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华夏,这些欧洲军人,几乎只能用战五渣来形容。

  意呆利和瑛国军官在战斗一开始就想方设法前去投降求和,

  结果毫无意外的被华夏军队拒绝。

  那就只能不情愿的继续打下去。

  战火持续了近四个小时。

  战场之惨烈,让人不忍细看。

  完完全全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北约联军三个师的兵力,最终只有一个师得以撤回大本营。

  其余全部消失。

  不过“运筹帷幄”的丑军总长来不及为这个丢脸的战报发飙,因为更加让人头疼的消息从前线陆续传来。

  在联军闪击拉菲峡谷的同时,前线全线遭到华夏军队的猛烈攻击。

  阵地大半失守。

  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的丑军被迫退居第二道防线。

  至此,丑国的军事区域进一步遭到压缩。

  军事完全管控区缩减到原来的七成。

  而几乎在同一天,乘胜追击的华夏士兵将丑军追赶至巴勒斯坦地区之外。

  于是,有趣的事情出现了。

  中东重新回到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前的政治格局,

  而粟帅也正巧不巧的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军令。

  那些一路势如破竹的将帅们纷纷致电粟帅,表示干脆一鼓作气把丑军赶进地中海好了。

  但粟帅只是驳回了他们的建议,再次强调原地休整。

  此时在作战总部,

  粟帅对拉菲峡谷驻守军团进行慰问和安排之后,就第一时间同国内取得了联系。

  作为一向以用奇兵和勇兵著称的老将军,这次突然冷静刹车是非常少见的。

  虽然参谋们不知道粟帅在思考什么,但他们清楚,如果没有什么更玄妙的打算,粟帅是不会收手的。

  只是作战指挥部被彻底清空,他们全部被要求离开。

  与国内的联系涉及机密议题,所以粟帅的打算究竟是什么,他们也不得而知,只能带着好奇胡乱猜想了。

  作战指挥部空无一人不多久,也成功与国内取的了联系。

  粟帅将中东方面的战况和进展进行汇报之后,便对自己接下来的想法和安排进行了汇报。

  按照故宫方面的意思,中东的总体战略不变,依旧是保持相对宽松的僵持局面,画地为牢,把丑国锁死在以色列境内,从而为国内争取到较为长久的和平发展。

  在之前,锁死丑国这件事,只能华夏自己的战士来做。

  拉菲阵地的被突袭,让人很清醒的认识到,坚守阵地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

  只要还在僵持阶段,那么任何一个阵地,都有可能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遭受丑国的军事打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不管哪个阵地发生军事冲突,死伤的都是血浓于水的同胞。

  在过去,阻挡丑国东出以色列的目的是为了华夏丝绸之路计划的绝对安稳。

  所以秉承着谁有目的谁出力的原则,华夏只能亲力亲为,用自己的战士来抵抗丑国的兵锋。

  但现在不同了。

  当华夏战士一路摧枯拉朽的进攻到巴勒斯坦地区边缘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阵线推到了这里,中东的核心矛盾就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华夏依旧需要抵抗丑军东出。

  但华夏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军事清扫,无疑挖掘出了属于中东地区自己的巨大矛盾。

  那就是巴勒斯坦的归属问题。

  第一次中东战争,在丑国和沙苏的下场之下,阿拉伯国家惨败以色列,

  近百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圣地”。

  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阿拉伯也一样。

  而巧合的是,经过我军战士的奋力一搏,不偏不倚的将巴勒斯坦地区重新沦为了无主之地。

  在丑瑛操纵下的中东以色列格局,此时重新洗牌。

  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没有以色列军队,也没有丑国军队。

  只有华夏军队。

  这很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