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拉上皇帝一起造反

第214章 大沽炮台(1/2)

  “靖康元年,父皇跟大哥您二位听说过吧?”

  朱慈烜抠了抠鼻子后,询问道。

  “那是自然。”

  崇祯颔首,靖康耻嘛,他当然晓得喽!

  “那你们可知道,当年大宋朝的西军名将,种师中当年在救援太原途中,为何失败了吗?”

  “据史书载,种师中当初出击之时,奈何当时的朝廷昏庸,竟然不给他支援钱粮,以至于,最终兵败垂成。”

  崇祯背着手,满脸自信的说道。

  嗯,他老人家历史学的还是蛮不错滴。

  “说的不错,可是这只是其一!”

  朱慈烜摇了摇头。

  “断了钱粮,可也不至于会一败涂地,最终导致种师中他老人家也死了啊!”

  “那是?”

  崇祯一脸的懵逼。

  而朱慈烜,却是冷笑一声,随后,解释了起来。

  “在当时,左右两部的军队,都溃散的时候,种师中中军处,却依旧坚持着战斗,屡次用神臂弓击败金军,按理说,再不济也不至于会惨败,可是,最后你猜怎么着了?”

  “怎么着了?”

  朱由检与朱慈烺的好奇心已经被提起来了,二人不约而同的问道,只听见朱慈烜冷笑一声。m.178xs.com

  “怎么了?由于当时,为了轻装简行,外加军中断了支援,本就没有多少银子在,而种师中手下的兵马,在击败金兵过后,问当时的种师中要赏钱,结果,后者因为给不出来赏钱,士卒们不愿意奋战了,神臂弓弓手们也不愿意继续射箭了,纷纷自行离去,最终种师中身旁,竟然只剩下了数百名亲卫,最终,导致惨败!”

  “这……”

  崇祯的额头上,冷汗都冒了出来。

  “这些兵们,怎么就,怎么就……”

  “哼,瞧见了没有?不给赏钱后果有多严重?别的不说,你可知道咱们大明朝万历年间的平壤之役时,为了收复平壤,当时前线的骆尚志,为了鼓舞士兵,开出的先登赏钱是多少吗?”

  朱慈烜冷笑。

  “多少?”

  “五千两纹银!”

  朱慈烜摊出一个巴掌。

  “这事,你们可以去查,绝对不蒙你们!”

  “朕大抵是明白了。”

  朱由检喃喃着,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民间会有那句,皇帝老儿也不差饿兵的说法了,敢情,如果不给这些大头兵们足够多的钱粮,他们上了战场,那会直接的跑路啊!

  而朱慈烜也晓得这一点。

  历史上,明军为何一战即溃?

  不就是因为,给的钱不够卖命?

  就像是香港电影里面那句经典台词,当警察一个月才赚几百块钱用的着这么拼命吗?

  “对嘛,这不就结了,老老实实的给银子吧,而且这银子一定要看好喽,得发到士卒们手上,绝对不能让人贪污了,要不然,这些银子花了也是白花。”

  朱慈烜说道。

  “朕明白。”

  朱由检点点头。

  又不禁的有些想哭。

  他此番花的银子,数量着实是忒大了,大到让他有些舍不得。

  ……

  八月末的天津。

  秋风吹过,随着海面上到来的风波,给这座城市,添上了些许肃杀的气息,天津卫本是明军的卫城,这里有三个明军的军卫,可是,时间到了崇祯十四年八月时,天津城里,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军镇的肃杀,俨然是一座商业城市,今天之所以突然肃杀起来,却是因为海面上,突然来了一股不速之客!

  作为天津本地的父母官,天津巡抚冯元飙正手持西村光学仪器厂出产的望远镜,正站在位于大沽口,兴建了一半的炮台处,手持望远镜,眺望着远处的海面。

  位于咱大明朝的大沽口,后世清朝大沽炮台所在的位置海河的入海口附近,此刻,正在修建着棱堡与炮台!

  棱堡与炮台是一体的,炮台的射角覆盖了整个海河海面,还有港口附近数里。

  这种棱堡工事,绝非是那种沙袋棱堡那样的草台班子。

  按照崇祯下放的设计标准,大沽炮台的修建标准是,能够屯兵两千,配套有兵营,炮台,还有棱堡工事,以及藏兵洞,粮仓,弹药库的一个要塞!

  棱堡是由钢混结构修建的,炮台上面,架设着的则是大明第一重炮厂出产的五十斤重炮,炮台与棱堡的修建,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间,在八月份的战争而停止。

  而是一直在进行着。

  负责修建炮台的是天津巡抚冯元飙,他可是个能人啊。

  历史上,冯元飙也是个忠臣良将,在北京沦陷时,他甚至还组织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