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朱由检说的,还真有些道理——朱慈烜废止太监,肯定是要断了一大波人的出路滴啊!
这可不是说说。
因为当太监,实际上是一个灰常有前途的职业!
而且,心一横,把鸟一割,然后进宫当太监,实际上是比参加科举考试,出路更大的一个职业。
更容易走向高层!
有明一朝,太监的数量大抵在不超过一万五千人左右。
当然了,阉人更多。
因为作为一个人口高达两亿的大帝国,在当下的时代,明朝的内卷,实际上灰常严重滴,当太监也是很内卷的。
虽然有编制的太监,只有一万五千多人,但有却很多自切了鸡儿,却没钱进宫的“无名白”。
这种自阉者,在明朝的数量有很多的。
明代的南海子净军,就是这些“无名白”组成的。
不过,即便是加上这些自阉,没有进宫的太监,大明朝的太监数量,哪怕是算上,各个藩王王府内的,总体数量大抵不过五万人!
根本达不到清朝某个麻子脸圣君所说的十万人的地步。
而明代的内廷,从组成规模来看,从这些太监们中,佼佼者的权力,与外廷的大臣对比来看,内廷的出路,可比走科举要强滴多了。
因为内廷宫里,二十四监衙门,再加上大量的司礼监各堂随堂太监,以及管事太监,还有外派出去到各地提督太监,包括监军太监。
这些太监的出路,是灰常多滴!
而他们的竞争压力,则从读书人要小的多了——明朝的太监,哪怕算上那些个没有编制,无法参与到竞争当中的“无名白”,其规模也不可能会超过五万人。
而天底下的读书人,数量何其之多?
童生的数量,大抵有几百万人,秀才的数量,也有上百万了,比清朝是要多的多的——清朝对于华夏的文化的打击,是相当的巨大的,在清朝,由于文字狱盛行,对民间办学是控制极为严格,明朝时一县境内,可能有几十家私塾,但至了清朝,却只能留下一家。
数百万的读书人,进行竞争。
通过层层的筛选,打怪升级,才能够考中进士,而且,考中进士了还不算完——进士搁内廷的大珰面前,算个屁啊?
一个进士官,好一点,入直翰林院,差一点,如果还没钱走关系,那就只能够被打发到穷县当一个县令了。
这内卷程度,可比宫廷里面的太监,卷的多了。
这大抵也是明代文官一直瞧不起太监的原因——凭什么我们,皓首穷经,苦读多年,然后在科举考试时,大脑疯狂超频,好不容易中了个进士,进入到朝堂上,然后在宦海沉浮之中,苦苦煎熬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才进入到内阁,登堂入室。
结果,你特喵的把鸟一割,巴结着皇上,竟然能够与我平起平坐,甚至,劳资还得巴结着你。
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官们要是心里平衡的话,就怪了!
眼下,朱慈烜在废除太监了,肯定会有一大波的人不高兴滴——当然会不高兴了,这天底下可有不少人琢磨着一咬牙,一跺脚,心一横,然后挥刀自宫,把鸟一割,入宫当太监,从而走向人生颠峰的啊。
不过,朱慈烜可不会考虑这些,心心念念,割鸟入宫当太监的“无名白”的利益滴!
搁他眼里,太监必须要废除。
即便实在需要太监,朱慈烜也有应对的办法——干嘛非要让本民族的人,割了鸟儿当太监啊?https://www.178xs.com
学学人奥斯曼国不成?
瞧瞧人奥斯曼国,一直用黑太监。
朱慈烜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操作手段,当然,他也不打算用黑太监——太远了啊。
奥斯曼所在的阿拉伯世界,那可是从公元一世纪开始,就一直搞黑奴贸易的,可比西方的三角贸易,早了一千多年。
他们能够轻易的获得大量的黑奴。
当然了,朱慈烜也可以从日本国,从越南国,从朝鲜国,招募人手来当太监。
……
大顺永昌三年,八月初九。
位于布巴内斯瓦尔城内。
显得是破败异常。
原本繁华的里闾街道上,此刻,插满了一面面蓝底闯字大旗。
大顺天兵早在数日之前,消灭掉辛格的那支奥里萨邦军队军队后,便成功的传檄而定,招降了这座奥里萨邦最大的城市。
此刻,在布巴内斯瓦尔城内,那华丽的清真风格总督府内。
眼下,李定国正坐在桌子上,朝面前,被释放了的阿塞尼奥等人道。
“这印度的兵,真不太好打,额们大顺,如今已经全取奥里萨邦了,恁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