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406章 言谈妥当薛宝钗(2/4)

后问道:“近日金陵应天府的事,你可都知道了?”

 这件事如今在朝廷影响极大,东宫学士们自然也有议论,所以朱景源不但知道而且对此有思考。

 此刻皇帝问起,明显又是一次“随堂测验”,朱景源打起精神答道:“儿臣知道一些!”

 “此事你觉得该如何处置?”朱咸铭问得很直接。

 朱景源也不迟疑,按照学士们提出的对策进行回答,却听得朱咸铭皱起眉头。

 如果朱景源开了上帝视角,就会发现他的办法和陈锦昀类似,都是要先将贾雨村拿下平息事态。

 东宫学士们这样想很正常,他们就是代表士大夫利益说话,这也是太子拥有广泛支持的根基。

 这一点朱咸铭也明白,于是他又问道:“这是你的看法,还是你手下那些人的看法?”

 “是……是学士们的意见!”

 “你就没自己的意见?”朱咸铭不满道。

 还别说,朱景源真有自己的看法,于是他答道:“儿子觉得,或可从朝廷派出钦差查案,如此一则可使朝野信服,二则能尽快协调各方,将此事平息下去!”

 客观来说,朱景源的想法还算妥当,可见其本人绝非一无是处。

 但可惜的是,即使他的设想中规中矩,但其说出时仍显底气不足,看得朱咸铭格外的不满。

 距应天爆发民变已有十几日,消息延后至少有七八天,如今情况究竟如何朝廷根本不知道。

 朝廷派钦差也好,依赵玉山的意见也罢,等安排传到应天时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这意味着,朝廷必须把各种情况考虑到,然后做出充分的安排。

 “太子既有此念,那便由你举荐一人前往金陵,全权负责处置此事!”

 去年朱景源去金陵,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显示出他做实事能力有欠缺。

 但做皇帝,更重要的是学会用人,此刻朱咸铭就在考验太子的用人水平。

 “你不必着急答复,明天……明天再说结果!”

 “是!”朱景源松了口气。

 “好了……没事你就退下吧!”

 “儿子……还……还有事!”

 难得见太子还有事,朱咸铭便问道:“何事?”

 “十三弟忙于农事,儿子想去看看他!”

 太子纵然有诸多不足,对兄弟友爱却是难得的闪光点。

 所以当他提出这一请求,朱咸铭只是稍微考虑一番,便点头允许了。

 …………

 应天府的民变,从九月二十五爆发,其实只持续了五天时间。

 也就是消息传回朝廷前的两天,这些人因为食物等各种原因,以及贾雨村所代表的官府好言相劝,此事稀里糊涂就被化解了。

 归根结底来说,士绅们敢弄出民变,却未必敢真的造反。

 如果他们那样整,那么无论朝廷顶着多大压力,都会把他们全部追究清算。

 可即使百姓们退了,却也给应天府衙落下口实,朝野上下的反对者皆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对贾雨村的弹劾风暴。

 在隐忍大半年后,这场本就注定的政治风暴,终究是还是无法避免发生了。

 只不过这些个破事,跟朱景洪半分关系都无。

 此刻的他正坐在地里,看着远处朱景淳二人锄草翻地。

 近十天他已很少干活儿,起到的是监工的角色,任务全派给了朱景淳二人。

 每天累死累活的干着,朱景淳二人最盼望的,就是宝钗来送茶水,那样他们可以轻松一些。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宝钗也该来了,可今天连个人影都没有,所以此时他们望向了住处。

 虽相隔不过百米,但因为中间有树木遮挡,小院的情况根本看不清楚。

 “又偷懒?”朱景洪呵斥道。

 被他训斥之后,朱景淳二人立马又干了起来,这段时间他们可被朱景洪训怕了。

 见这二人忙碌起来,朱景洪也看向茅屋方向,嘀咕道:“宝钗也该来了!”

 然而此时茅屋处已有宦官到来,通知宝钗太子和睿王来了。

 本来是太子求的恩典,睿王得知后也一道过来了,没有人能指责他友爱兄弟的行为。

 “四哥,前面就是了吧!”

 辇轿上,朱景渊起身看向前方,不远处就是两处另类的茅屋。

 “嗯!”朱景源应了一声,此刻他不想搭理朱景渊。

 他俩后面跟着两辆马车,分别是元春和陈芷,这次他们是两家人过来,隐约间又有较劲的意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