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相:从征服皇后开始

第五十一章:施粥与听书(1/2)

 “元亮啊,你可千万别强迫百姓,让百姓交钱听书,弄巧成拙,坏了本相的大事!”

 “丞相放心!属下一定重视此事,绝不含糊,不惜代价也要把此事办好!百姓们要是不来听,属下就发钱给他们,让他们来听!”

 萧亮直接把周楚暮的叮嘱当成了面授机宜,以为周楚暮的意思是要不惜钱财、不惜代价,撒钱也要造势。

 萧亮暗暗握拳:丞相如此重视,对我这般千叮咛万嘱咐,我一定不能辜负丞相的期望!

 周楚暮哪里知道萧亮脑补了这么多东西?于是点点头:

 “发钱让百姓听就不必了,本相这么做是为了改善本相在京城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如果给他们钱财,他们就会把这事当成任务,听过就忘。花钱买人去听,又怎么会有效果呢?”

 “丞相说的是,是属下考虑不周。”

 萧亮疯狂的转动脑筋,把他活了几十年的智商都用上了。

 “相爷,要不我们免费施粥?只要百姓来听书,就能喝到丞相免费赠送的一碗米粥。想必如此一来,一定能吸引不少百姓。说不定还能把京城附近的百姓也吸引过来,全部都来听丞相的光辉事迹。”

 周楚暮对萧亮不由刮目相看,能想出后世常用的买东西送小礼物的招数,看来萧亮也不是满脑子刑讯逼供嘛。

 “嗯,这个办法不错,受了我们的恩惠,自然更容易对我们产生好印象,这样一来,宣传的效果就更好了。

 不过你这个办法有瑕疵。不能告诉百姓听书就有粥喝,而是以丞相府的名义施粥,说书的只是刚好在咱们施粥的地方讲书评而已,至于喝粥的人听不听书评,跟咱们丞相府一点关系也没有。”周楚暮赞许的点了点头,对萧亮的计策进行了补充。

 这是因为施粥这一招,统治者能用,臣子想要用,就是犯忌讳的。

 在古代是不能随便施粥的,尤其是在灾年,如果灾年官府不施粥,民间有人施粥,一定会被官府怀疑他想聚集灾民造反。

 对于朝中大臣来说,如果大臣施粥的行为,被人冠上收买民心,意图谋反的罪名,而皇帝真的要整治这个大臣,那这个大臣不死也要脱层皮。

 而以施粥的手段吸引百姓来听你宣传名声,那就更是忌上加忌,皇帝可以直接砍你脑袋。

 施粥让人来听书,说书的宣传的还是你的好人好事,你不就是在收买人心吗,你收买人心,不就是要造反吗?

 萧亮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以为丞相就是要这样做,所以才会提出这种建议。

 这施粥收买人心的办法,在古代是常用的手段。

 这一招,大日皇军也曾经用过,皇军下乡宣传的时候,会给小孩子发糖,小孩子不懂事,谁给他们糖,就认为谁是好人,这是潜移默化的洗脑。

 到了现代,这个办法的使用的频率就更高了,不仅商战使用,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开始用了。

 萧亮得到了丞相的肯定,干劲更足了:

 “相爷,光京城怎么够,要宣传就要宣传到位,让丞相的名声传遍天下,不如我们下令天下州郡,以丞相府名义一起施粥,为丞相造势!”

 “全天下施粥?粮食呢,你为本相提供吗?”周楚暮翻了个白眼,刚夸他几句,立刻原形毕露。

 周楚暮听到了萧亮说了‘造势’两字,却不知道萧亮的意思,周楚暮要是知道他理解的‘造势’和萧亮的‘造势’完全不是一个意思,非得发疯不可:为我造势称帝?我什么时候让你给我造势称帝了?

 在周楚暮的理解里面,这事确实能造势,但不是为了称帝,而是在为他开府建衙做准备。营造了一个好名声,也能方便他开府建衙,让他另起炉灶建立一套班底这件事顺利许多。

 “你安排人在京兆府宣传宣传就行了,这些消息自然会传到其余州郡,不必浪费钱粮。”

 “是,相爷。”

 周楚暮从宗人府回到丞相府,刚下马车,就见自己府门外站着一大片穿红戴紫的朝堂重臣。

 “拜见丞相。”

 “拜见丞相。”

 司空兼尚书令欧阳朔、吏部尚书张机、中书舍人钱行之、中书令荀子思、御史大夫熊心、刑部侍郎陆羽、户部侍郎纪理等十余人齐齐跪在周楚暮面前。

 “唷?这是怎么了,今天是什么日子,竟然让诸位对本相行此大礼?”

 周楚暮见麾下众臣这般大礼参拜,不由一楞。转念便想明白了,这是来服软了。

 众人跪着没有起身。

 欧阳朔老腿发颤,还是膝行向前。

 “我等违抗丞相政令,擅自行事,坏了丞相大计,请丞相恕罪!”

 “请丞相恕罪!”其余众臣齐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