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

405 大捷(2/3)

的战局,满眼崇拜激昂地道:“润州与江都两地,皆先后大挫倭军,主帅果然用兵如神!”

  常岁宁眨了下眼睛,不是啊……

  眼前的她认了,可润州大胜是什么情况?

  她离开润州前,固然事先部署好了一切,但楚行和白鸿所率兵力,与驻守润州防线的水师加在一起也不过两万出头,面对近四万倭军的攻袭,暂时守住虽不成问题——

  但若说大胜,且使士气正盛的倭军尽数溃散,此种可能却是微乎其微。

  且据斥候言,楚行他们率两万余援军前来,纵不论这些时日的伤亡,润州防线统共也就这么多人,他们悉数来援,岂非让润州防线彻底空守?

  这是说不通的,常岁宁也决不相信自己的下属会做出如此不计后果之举。

  她临离开润州防线之前,曾郑重交待楚行和白鸿,务必守好润州,等她回去。

  有此军令在,他们即便再忧心江都局面,却也不可能置润州不顾。

  这其中,定有她来不及知道的内情与变动。

  楚行率一支队伍先行,很快赶到了此处,登上常岁宁所在战船,上前行礼:“属下参见主帅!”

  方才远远见得此处战况,楚行无疑是惊异的。

  他们一路火急火燎赶来支援,唯恐迟来半步,便会听到江都防线失守的消息,结果……眼下此处,竟是倭军在被他们的人压着打?

  且看这情形,倭军显然是已经被打出好歹来了!

  在毫无援军的情况下,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楚行想问的太多了。

  常岁宁显然也一样。

  她立即问了出口:“楚叔,你们悉数来援,润州海域此时交由何人防守?”

  她没有试图训斥质疑,而是认定楚行他们定不会让润州处于空虚状态。

  “回主帅,是太湖水师!”

  听到这支并不算陌生的军队,常岁宁短暂地怔了一下:“……太湖水师?”

  楚行点头:“正因有太湖六千水师前去支援,属下等人才得以重挫击溃倭军!大胜之后,太湖水师统领又主动留下代为驻守防线,我等方能安心赶来此处,支援战局!”

  常岁宁恍然:“原来如此……”

  她还有其它疑问,比如太湖水师为何会前去相援,但这些已非眼下重点,战事还在继续,不是闲聊的时候,她只要先确定润州安全即可。

  楚行带回来的,不仅有此前常岁宁带去润州的援军,还有润州原有的防御水师。

  润州水师统领很快赶到,登船后,先向常岁宁跪下一膝,行礼道谢。

  他们润州此前曾遭徐正业摧残,境况很是艰难,起初听闻倭军逼境,他几乎一眼看到了结局,消极地认为单凭江南沿海这些残破不堪的水师队伍,根本没可能挡得住倭军——

  可那时,却有一个小姑娘,敢向朝廷允诺,有她在江都一日,必不叫倭军犯境。

  她不单只顾江都一处,而是第一时间整合沿海各州水师,重塑防御,带着他们加紧操练,教给他们最新的军阵,帮他们修缮改进老旧的战船。

  并在润州告急之际,第一时间亲自带兵赶赴支援,帮他们支撑住了局面。

  这份援手之恩,于润州百姓而言,实是莫大恩情。

  那个在他眼中,有谋略有手腕,亦有气度仁心的小姑娘,此刻抬手将他扶起,与他道:“陆统领不必言谢,面对倭贼异敌,润州与江都本就该共同进退。正如此刻,润州甫一解困,陆统领不是也立即带兵前来支援江都了吗?”

  陆统领听得眼眶微热,但转头见得前方战局,不免道:“我等来迟,常刺史智略过人,以少胜多,此处胜败已定,已无需我等支援。”

  常岁宁:“不,时间刚好。”

  虽未来得及雪中送炭,但锦上添花,却是最好的时机。

  其后两万余援军,在抵达之后,陆续加入了战局当中。

  他们体力充沛,顿时使得盛军的杀伤力增加了一倍不止,也再次振奋了已方士气。

  火光映着刀剑寒光,厮杀声中,幽暗的海水逐渐被倭军的鲜血染红。

  此一夜,数不清的倭军,为他们的贪婪,付出了前所未有的惨重代价。

  破晓前,厮杀声渐弱之际,“常”字大旗被荠菜稳稳地插在了倭军的主帅战船之上,昭示着此战大胜。

  “启禀主帅,我军焚毁缴获倭军战船四百余艘!”

  “我军斩首倭军近万!有落水而亡者,数目不计,或亦逾万数余!”

  “此刻经清点,另有俘兵三千人!”

  “此一战,倭军损亡人数近半,藤原麻吕趁乱携余下残部,往东面逃窜而去!”

  虽未能一举彻底尽灭倭军,但一战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