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实验

第十九章 举步维艰(二)(2/2)

理,一个更接近于系统声音的女声。

 而对于“原始生命”中的自己来说,他在前期就对克隆体的各项设定进行了伪装,尤其在职业设定上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管道机械师。很明显这样的伪装是成功的,在10万克隆人大群体内,没有人会特别关注到“自己”。

 第一次接触后的结果比他自己预期得要好很多,他甚至从对“自己”的控制中找到了一丝快感,有了一种上帝的感觉。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内,扮演上帝的角色,但是随着实验的展开,“原始生命”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系统问题。

 在实验中,“原始生命”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世界,系统做了符合实验需求的原始规则设定。将10万人规划在了5个不同的虚拟区域,并按照现实世界国家的大致分布来进行规划,5个区域之间可以自由通行。

 类似这样的设定,在克隆人生成时,就直接植入了克隆体的思维之中。

 最初发生的问题在系统时间第1天就出现了,为了方便系统对实验克隆人行为轨迹进行数据追踪统计,克隆人生活行为中几乎都隐藏进了编号规则,最典型的就是交通工具和消费凭证系统,结果在当天就有不到万分之一的克隆人就发现了其中的关联,这中间也包括了孙思杰的克隆体。为了不造成因此引起的系统性问题,工作人员很快就将这个设置修复了,除了改动了编号规则之外,对发现问题的克隆人统一进行了记忆消除。

 之后大面积的疫苗试剂测试,又使得系统内克隆人大范围的生病、死亡、重设,这也引发了系统内自身的医疗系统和部分克隆人的预警。对于这点在经过大家的商议后,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对产生这样感知的克隆人ai进行实时的思维抑制,而对医疗系统则屏蔽了对于群体性疾病的防范和应对功能。

 孙思杰带领团队用最快的速度做出了改进,但是相对于系统,疫苗研制实验本身的问题就变得棘手的多了。

 实验的进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相反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却大大超出了原本的计划。

 由于实验本身采用的“虚拟克隆人”,在实验试剂的测试过程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保障被大大的降低,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对原始试剂进行更宽泛的测试,原本只是出于理论阶段的疫苗研制思路,也被最大程度的列入到了本次实验中。

 这对各国的科学家可谓是一个天大的好事,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实验的进程变得极为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