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第二百六十一章 神气活现的朱厚照(1/2)

 刘六刘七这两个巨寇,纵横北直隶、山东一带已经有两年了,地方上不堪其扰,锦衣卫已经追捕许久了,是以朝中大佬都久闻其名……

 要是区区刘六刘七反了,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就算刘六刘七和杨虎合流,也不过区区蟊贼,还是没什么可拍的……

 可怕的是南赣的平王何积钦,还有那神秘的土地爷!

 这群反贼,已经不是流寇作乱了!

 他们图谋深大!

 当年太祖用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稳扎稳打,不急不躁,才有大明江山的!

 而今,何积钦和那神秘的土地爷,在江南不贪财、不好色,不急功近利,他们稳扎稳打,先从最薄弱的乡村下手,鼓动是挣扎在生死线上赤贫的佃农,这些人对吃他们肉、喝他们血泪的士绅,恨之入骨,对土地的渴求,胜于他们的生命……

 这群赤贫的佃农,一旦有个撑头的,联合起来却比士绅及其走狗要多得多,而且一旦听可以分得土地,还能轻徭薄赋,他们就疯狂了,悍不畏死……

 处在乡村的士绅,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要不被捉住,经过审判,而今的士绅,谁手上还没两条人命啊,很多人士绅就被偿命了,吊死在大众面前,进一步激发大家的斗志……

 士绅们联合起来组织的武装、请来的地方卫所兵,在声势浩大、悍不畏死的佃农面前,无论从人数还是战斗意志上,完全不对等,只能被其逼进县府、州府坚城,固守待援……

 城外之地,就能迅速连成一片,在平王、土地爷组织的“新农保田会”这个农民自治的组织下,一群骨干分子,把地方上打理的井井有条,从乡村士绅家里的粮仓缴获的粮食、农具、牲畜都发给大家,红薯、土豆等高产速熟的作物种下去,很快那些翻身佃农就能吃饱……

 而这些让了土地,吃上了饱饭,这种好日子再也不想被夺走了,他们会拼了命保护这个胜利果实!

 平王得到的,是真正稳固的、民心所向的根据地,参军者争先恐后……

 然后,那些被分割包围的坚城,就是一个个孤岛,北围几个月,城中各种生活物资会慢慢匮乏,最终要么城中饥民暴起杀官开城,迎接平王的人;要么他们所依赖的战卒叛乱,开城迎接平王……

 毕竟大多数战卒,其实都是贫苦人,不然谁去当兵?

 在这种策略下,平王横扫江南,简直如风卷残云!!

 这么长时间下来,就算朝廷明面上抵御平王的王秩等将领是一群猪,也逐渐摸透了何积钦、土地爷的策略……

 然而很无奈,这个策略,不可破!

 因为王秩等将领,不可能像平王、土地爷那样,直接把士绅的土地分给佃户!

 他们代表的就是士绅的利益!

 土地兼并到目下这种严重的程度,谁给占下人口九成的失地农夫分土地,谁就是民心所向的存在!

 接连两个这样的消息,一时间让众位大臣感到了深深的危机……

 刘六刘七和杨虎合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跟南方的平王学习,用起杀士绅、瓜分田亩这一套,那将是北方的平王,到时候肯定席卷北直隶、山东、河南,甚至到了江淮、南直隶一带,跟南方的平王合流,大明……就亡了!

 没有人知道,南方那个着名的土地爷,就是王守仁,甚至连他老爹王华都不知道……这个秘密,只有皇帝、太子、张镇、王守仁知道,当然皇后知道,但皇后知道也白知道,她不会对别人的……

 马文升作为兵部尚书,一下子看上去苍老了许多……

 “万岁……老臣无能!”

 皇帝显然没料到北直隶的巨寇刘六刘七在这个时候会反了……他的脸色有些难看,毕竟这可不是张镇和太子搞出来的事情,这是实实在在有人反了……

 不过,尚在控制之下……

 “负图啊,下糜烂,在于士绅把下人吃饭用的土地,都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人没了吃的,据连人都会吃,造个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他们造反,咱们平乱就是……

 南赣之乱,去岁镇南侯南下,就是为了这事儿去的,练兵半年,现在也练的差不多了……

 镇南侯张镇即日南下,平乱便是……

 至于北直隶的刘六刘七之乱,出动京营,平叛就是……

 众卿,平乱将领,众卿可有人选?”

 于是一帮勋臣缄口不语,一帮文臣却开始指指点点……

 有人希望张镇的老爹张懋带京营十二营团的精锐出击,有人则推荐文臣中的杨一清,毕竟杨一清曾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