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第三十七章 第三前线(4/6)

br> “你这会儿是不教了,我还记得。”

 接着,他又看向了李明都:

 “但你那个时代应该还是教的吧,纸上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四言古体诗《天问》,属于楚辞。你念到的那几句话是诗人在问日月星辰是按什么规律在天上排布的,他们是从汤谷出来的,然后在蒙汜落下的吗?如果是,它们到底走了多久的路?接着,他又问月亮有什么德行,凭什么残缺了还能重新圆满,月亮上面的黑点是什么?是不是兔子藏身的地方?你这读半边是读对了。顾菟在腹,这个菟它有个草字头,读半边也没读错,它就是读兔。”

 李明都从溶液中收回自己的双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谁写得这首诗?”

 老组长摇了摇头,责备似的说道:

 “端午节还记得吗?”

 “记得。”

 “这个节日,还有粽子,是为了纪念谁,你还记得吗?”

 “屈原……一位跳水自尽的楚国诗人,是吗?”

 “是的,青年人。他先是被楚国流放,在楚国国都被秦军攻破后,便自沉于江中殉国而死了。”

 李明都喃喃道:

 “我记下了,记下了。这首诗真好,装饰这里的人还真有些浪漫。”

 医生听他们的讲话如听天书。他始终保持沉默,直到这时,才插嘴道:

 “这些小物件通常是曾经的住客带来的、留在这的。我们不会做任何比标准线更多的装饰。”

 三人一行走出客房。老组长这时告辞,晃晃悠悠地消失在客房通道的尽头。

 医生带着李明都继续走,陆续参观了餐厅并吃了晚饭。第三前线有多个餐厅,安排李明都用餐的算是一个小灶。接着是娱乐场地、训练场地、部分可以公开的功能馆。等绕了一圈回来,他们又到了电梯前的大厅里。

 钢铁的穹顶挡住了太空的景象。位处在十数米之上的的灯光照亮了地上的集装箱。机器就在集装箱与穹顶之间的空间里自由移动。在月背,不需要复杂的飞行动力装置,机蜂的构造也就与地球的不同,用来控制方向的桨叶闪烁着金属的冷色。

 先前的一路还有说有笑。等重到了这里,合成的笑声顿时终止。

 医生凝视着穹顶上的一盏灯,又问道:

 “李先生,你是想要休息一晚上,还是随我们先来看看你的‘身体’的情况?亦或者,你已经感受到了一点?”

 李明都沉吟片刻,说:

 “我想先看看。我现在有种特别的感受,明明没有接触到水,周边却像是有些湿润的,这种感受应该是机器传给我的,并且引起了我部分皮肤的局部收紧。”

 “这是你先前所说的不同身体间也会互相传递神经信号的后果吗?”

 “没错,按照一致推测,这种信号会干扰大脑,导致身体做出错误的反应判断……就像天还不冷,皮肤却会自个儿起了鸡皮疙瘩。”

 “呵,我记得。”

 医生大步开始往前走。

 “你现在把意识转移到机器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明都走在他的身后,边走,边闭上眼睛,尝试转移自己的视野。不过片刻,他便深陷一片冷冻的黑暗。在这种黑暗里,存在于盒子中的思考能力也变得迟缓。人体诧异地睁开眼睛:

 “你们冰冻了它?”

 医生站定,合成声笑道:

 “或者可以算。”

 这时,两人已到了大厅的中央,站在千万个地板方格纹中的其中一块方格上。

 也没有做任何动作,这一块方格忽的如电梯下沉,把他们送往了第三前线的更深处。

 周遭是一片黑暗。垂直的通道只有通道的开口处射来荧荧的光,在代人的脑海里作为信号流转。约五分钟过后,底处渐明,映出了一种浅蓝的水色。

 不几时,方块地板停定。他才看到一片一望无际的蓝色。无限大的蓝色几望不到尽头,占据全部的视野,好像直要连接到地平线的尽头。

 在第一印象,李明都以为这是个湖。但下一瞬间,他发觉到湖在发光,光线照到了他的身上,而湖面并未留下他的影子。

 医生这才说到这是显示器,你可以上前摸一摸。

 李明都蹲下伸手,刚要触摸湖面的时候,却摸到了一种坚硬的东西。

 这显示器,贴在一个占地可能有几十个平方米的巨型圆柱体中,它不是平均的,它有一种规律的渐变。这种渐变显然没有做防止视觉误差的处理,因此才会叫人恍惚间感觉自己好像站在一片宽阔的水面的旁边。竖立着的东西看上去竟像是从脚底出发,横在身前的,也因此,尽管庞大,他也可以将表面的一切蓝色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