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第十一章 源流(2/3)

寻常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

 他惘然地听着。而那些来自于可恶的人类的古怪的设想仍然萦绕于他的脑海中,让他不能安宁。

 那时,阿美西亚在赤道平原地带已经站稳脚尖。周边基础矿层已被不定型这一种群摸遍,矿场与阿美西亚的临时隧道也已设立。建设走上正轨,最多的不定型已重新开始那原本的咀嚼金属与哺育珍珠的生活。

 天球在未启动时是不准居住的。

 大多不定型两两三三地住在阿美西亚的金属外壳,或者周边的岩土之中。住在一起的理由在于安全性更高,可以守望相助。李明都和栀子遵循了传统,一起从岩层里敲出挖出一个小窝来。小窝里,堆了些花花草草,也是它们储备的有机食粮。

 他沿着岩石往回走的时候,小窝里的栀子冲着他眨了眨眼睛:

 “你去找大师啦!”

 “嗯。”

 “问了些什么呢?”

 面对栀子,忧虑和恐惧重新升上了他的心头,他小心翼翼地说道:

 “就是想知道一些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

 栀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思维发散开来了:

 “呀,你真厉害呀,信,从小时候起,你就总是能想到些奇特的事情来。那我们是怎么来的呢?其他的动物们又是怎么来的呢?”

 说完,大团子就在小团子亲昵地蹭了蹭,又蹭了蹭。变硬的皮肤显得有些粗糙,在身上摩挲的时候,像极了他记忆里人类的长满茧子的温柔的大手。

 地下熙熙攘攘热闹得很,地上却已一片沉寂。正值壮年的太阳已沉入了地平线的另一端。高不可攀的夜空中,碧蓝的繁星正闪烁着它们的眼睛。许久,地上才有一点声音,是不久前出发与第一中央交流的黑天大师回来了。

 他和他的队伍在河面上挪动的时候,这硕大的不定型不自觉地抬起目光,望见了夜空中最亮的那颗小点。

 “薄暮集里所记载过的……”

 他呢喃道。

 “无上明星。”

 黑天大师的归来,带来了大批第一中央的最新成果,这些知识里就包括了不定型的演化历史,也是他要传授的数门课业之一。

 李明都其实没有兴致,但栀子却把他原先说过的话记了下来,拉着他一起去听课。

 大师说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譬如,按照第一中央的研究,不定型这一种群,牝性的染色体是牡性的两倍,一般具有两种染色体。而牡性通常只具有一种染色体,极可能只是在数十万或上百万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突变,才从牝性不定型中彻底分化出来的种类。

 “这是从哪发现的呀?有什么证据吗?”

 栀子好奇地问道。

 “证据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化石。我们的身体很难留下完整的化石,历史为我们留下的大多是一些残破不堪的痕迹,但近年在西大陆长昼半岛的煤系地层中,第一中央有幸发现了一个早期不定型的聚集地。这个聚集地在过去可能是因为一次火山喷发的缘故,整个被掩埋在地下数百米的深度中,里面的生物留痕极为丰富,与今日的我们大为不同,可能是我族历史一个重要的中间状态。”

 他一边说,一边传递图像。

 “等到第一中央细细研究后,第一中央却发现这里面疑似幼年期不定型的化石并不具有性别分化。你们也知道我族的性别特征有许多,个体的大小,体内‘营养体’这一器官的形状,外表皮的纤维类型,信息素的分泌都有区别。但长昼半岛的幼年不定型不具备这些特征。”

 “而另一方面,成年期的不定型化石则颇有讲究。首先,我们只发现了一种,一种理论上接近于现代的牝性不定型化石,每一具不定型皆为此类。第一中央一度在想,牡性的个体难道全部粉碎了吗?但有位大师敏锐地发现了在所有牝性的化石中,都存在一个近乎于器官的微小的现代的不定型所不具有的复杂到了极点的营养体……”

 越来越多的图片从各个角度展示了第一中央从火山岩层深处挖出的化石。藉由发生在远古时代的火山喷发,矿物质填充了当时长昼半岛不定型的身躯,将之全部的掩埋,从而得以十万年或百万年以上的留存。石头内部还留存着古代不定型的纹理。

 他们都看到古代不定型的体内存在着一个异常膨大的器官。

 “第一中央至今还在猜测前者是如何变成后者的。他们的初步结论是不定型先祖的先祖在出生时并不存在牝牡之分,如果存在,那也该是由后天决定的,其中一部分不定型分化成了寄居在牝性体内的牡性。之所以如此猜测,是因为在海洋动物的早期化石中存在类似于该情况的可供参考的先例,譬如古螠虫。但真正的情形如何,都是在摸索中的了。”

 话音刚落,化石的图像从众多不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