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第206章朱棣的封地变了,李善长当庭质问(1/2)

  朱雄英葬礼结束后,整座宫殿陷入死寂中。

  众所周知,朱雄英乃是朱元璋最疼爱的亲孙子,也是朱标嫡长子。

  爱屋及乌。

  朱元璋非常疼爱朱标,因而也很喜欢朱雄英。

  如此惨烈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给了朱元璋一万点爆击。

  直到当年八月,也就是朱雄英入土后,才上了三次早朝。

  今日的金銮殿上。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面色凝重,眼中满是谨慎,丝毫不敢有任何异动。

  就怕激怒朱元璋。

  朱元璋虽然坐在龙椅上,却一脸茫然,空洞的眼眸里透着浓郁的悲伤之色。

  时隔三月,他到无法从朱雄英死讯中回过神来。

  当然,打击最大的,还是太子朱标。

  朱雄英薨,一众皇子也纷纷赶往皇城。

  本该是其乐融融的团聚,可气氛却截然不同。

  文武百官见朱元璋脸色阴沉,一个个大气不敢出,唯恐得罪了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重视亲情,现在孙子早逝,他心里定然不好受。

  谁敢在此时招惹皇上,简直是自寻死路!

  所以今日早朝气氛,显得非常诡异。

  还好朱元璋与马皇后从北平回来后,有幸见到马皇后的大臣,感觉到马皇后精神较之前好了许多,倒是一件幸事。

  如此一来,多少缓解一些他们的恐慌。

  没有人敢去想象,如果马皇后再出事的话,朱元璋会变成什么样子?

  到时候,朱元璋怕是犹如洪水猛兽,没有一个人能劝得了他。

  朝堂上,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朱元璋失神的双眸,也逐渐恢复了神采。

  他扫视一圈群臣,却发现相熟的人不多了。

  虽说能站在这里上朝的都是六部及各地重臣,但朱元璋却再看不到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兄弟们。

  常遇春英年早逝,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那些人,现在是老的老,死的死。

  刘伯温不在了,李善长也垂垂老矣,汤和离开朝廷去了凤阳。

  就连徐达都远在北境,熙熙攘攘地应天府,朱元璋却愣是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此时朝堂上,早前建立大明时的热闹情景也不复存在。

  那时的早朝,到处都是谈笑风生,每位上朝官员,朱元璋都熟知他们的情况,还能跟他们谈天说地。

  可是现在,站在这里的文武百官,却都是一脸惊恐地看着他。

  这些人生分也就算了,却是连看向自己的目光里,都充满着恐惧。

  无人敢靠近他。

  表面上看起来君臣一团和气,朱元璋却没有这种感觉!

  朱雄英薨后,朱元璋就算是端坐在龙椅上,心中却有说不出的伤感。

  “皇上!”

  “如今朝政繁忙,还望皇上顾全大局!”

  大殿之下,户部尚书赵昌走上前,打破了沉寂的气氛。

  赵昌开口,朱元璋的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

  赵昌又道,“皇上,皇长孙薨,如今已入土为安,然皇子还在皇城逗留,恳请皇上下旨,让皇子们早日就藩。”

  闻言,朱元璋明白赵昌想要说什么。

  藩王悉数回京,包括还未就藩的皇子。

  此事确实极其重要。

  藩王分掌大明军力,担负着镇守边疆重担。

  不过,藩王众多,并非所有藩王都有镇守边关资格。

  少数实力不够的藩王,被派到较为偏僻的地方,朱元璋只重点对几个皇子进行特殊部署。

  本来四皇子朱棣的封地是北平。

  但朱元璋却觉得放心不下。

  因为现在北平的布政使是宋隐,就连徐达也坐镇北平,安全方面不用担心,更不用朱元璋操心。

  让朱元璋心感不安的是,朱棣拜在宋隐门下,对宋隐那是百依百顺。

  若是将朱棣送往北平,堂堂皇子岂不是要去给宋隐那个混蛋当跟班吗?

  这怎么行?

  贵为皇子,竟然给他一个二品官员当跟班,这传出去,老朱家的脸面往哪里搁?

  再说朱棣还不能以皇子身份去见宋隐。

  毕竟他们认识的时候,朱棣是以他这个商人朱老爷四子身份出现在宋隐面前。

  一旦暴露朱棣皇子身份,他这商人身份也同样就被揭穿了。

  因而,朱棣不能去北平。

  “其他藩王一切如前,燕王朱棣前往凤阳。”

  朱元璋的旨意,让众臣听了一头雾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