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的小说免费阅读

0053【大撒币】(2/3)

来时,白家众人已经逃出一里地。

 “大哥,搬运财货要紧,就别再去追了。”杨英说道。

 杨俊怒斥:“你晓得个屁,务必要杀了老白员外!留下两个头领,带喽啰搬运钱粮,剩下的人全都跟俺追杀!”

 如果山贼此时撤退,可谓大获全胜,能够带着财货从容撤离。

 可是,杨俊忌惮老白员外的威望。

 一旦老白员外不死,必然对知县施压,募集乡兵全力进攻黑风寨。到那个时候,祝主簿根本拦不住,黑风寨今后别想再有安宁。

 “追!”

 杨俊提刀冲在最前面,其余山贼头目,只能带着喽啰跟上。

 但山贼们已经没了战意,都想着那些财货呢,盼望早点回去分钱,谁特么还愿意继续拼命?

 ……

 山贼一来就齐声呐喊,白家大宅也敲响铜锣。

 夜里山村静谧,茶园虽离得很远,却也隐约能够听到动静。

 老古奔到屋外,仔细聆听数息,猛地叫喊道:“有贼人,快快起来!”

 张广道已经出来了,手里还端着把朴刀。

 老古则回到屋里,取出一把眉尖刀,这玩意儿是军队制式武器,百分之百属于民间管制刀具。

 北宋的武器管理,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表现出宽松和严厉两种态度。

 总的来说,时间越往后就越严,距离边疆越近就越松。

 像川陕、广南这些地方,由于不经常打仗,就连正规军都不准持有武器。平时训练,用木枪、木刀代替,遇到战事才能申请兵器。

 而河北、西北就完全不同,士兵可以把武器带回家,因为要随时防备敌兵南下。甚至在秋天,这种战争高发季节,官府还会把兵器、甲胄发给保甲壮丁。

 宋徽宗时期,因为起义频发,对兵器管理最严格。

 刚开始为了省钱,让民间组织弓箭社,老百姓自己购置弓箭训练。渐渐的,把弓箭社全部取缔,任何人都不准私藏弓箭。

 方腊起义之后,在江南地区,甚至不准百姓持有朴刀,就更别提其他的武器了。

 “快聚众下山!”

 张广道焦急催促,姚大哥的儿子还在山下呢。

 老古的儿子也在山下,他同样焦急得很,去邻近的各家茶户逢门就踹。

 点齐二十多个壮丁,老古已经等不及了,只带这些人就急匆匆下山。

 半路遇到许多村民,老古喝令青壮入队。但根本没人听他的,大家都只顾着逃跑。疾奔半刻钟,只有区区三个胆子大的,敢跟他杀回去保护自家财产。

 又走一阵,他们跟朱铭遇上。

 “爸,”朱铭终于不再喊朱院长,“你们先上山,安抚好村民情绪之后,组织他们拿起武器,我就先下去看情况了。”

 朱国祥略微犹豫,嘱咐道:“小心一点,事情不对赶紧跑。”

 “我又不傻。”朱铭笑道。

 算上朱铭、张广道、白胜在内,一共下山二十八人。

 紧赶慢赶,先是撞见几个白家奴仆。

 这些奴仆跑得最快,他们只顾保命,扔下主家自个儿开溜。

 老古随便问了两句,就加紧往下面赶。

 “杀死白宗望!”

 “杀死白宗望!”

 山贼头目们带着喽啰,指着白家人狂追。

 李含章原本的打算,是用财货迟滞山贼,然后冲出大宅进山。如果山贼追来,让老弱妇孺先走,选个合适的地方,组织青壮断后阻截。

 计划虽好,却忘了人心。

 那些护院家丁和茶户青壮,被困在大宅时还能团结拼命,冲出宅子后就人心涣散了。

 家人在身边的,只顾护着家人跑路。

 家人在山上的,也只想着早点进山跟家人团聚。

 一窝蜂的逃跑,逃着逃着就溃了,别说李含章,就连老白员外都喝止不住。

 山贼是乌合之众,村中青壮同样也是。

 有些老弱妇孺跑不快,已然渐渐被山贼追上。

 杨俊手起刀落,便砍翻一人,呵斥道:“都滚开,莫要挡道!”

 有聪明的妇人,抱着孩子跳进麦地里逃跑,给山贼们让开一条路。越来越多人学着做,不再只是进山,而是逃向四面八方。

 杨俊也不追他们,径直往前冲,他的目标只有老白员外。

 却说老古这边,遇到几个逃跑的茶户壮丁,当即呵斥道:“没卵子的鸟人,莫要逃了,快跟着俺杀回去!”

 老古似乎颇有威信,在他的喝骂之下,那些壮丁竟然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