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羲之神龙本兰亭序》中,留有这枚宝玺后期不小心出现的一点残缺,就是这里...。”
说到这,赵大爷指着桌面上,那张白纸上的印文,以及他手机里放大后的印文照片。
众人这才发现,果然在这枚宝玺的从字和云字中间的边界处,有一点点的缺损。
“嚯,这么一丁点的缺损都能看出来,赵大爷这眼力真是绝了!”
“厉害了我的大爷!”
“果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这就是国家级鉴定师的实力么,这也太牛了吧?!”
“是啊,谁能想到,就这么一枚小小的印章,赵大爷都能给你说出这么多东西来!”
“以前我一直觉得刘总每次每次捡漏后都能滔滔不绝的说那么多门道已经够厉害的了,没想到赵大爷这水平更高一筹啊!”
“何止是一筹,这已经高了不知道多少筹了,难怪古人云名师出高徒呢!”
“的确是这个道理,要是没有一个厉害的师父,就算徒弟再怎么有天赋,大概率也是学不到多少东西的,毕竟老师肚子里就没货,能教徒弟点啥知识呢?!”
“小黑子们怎么说,现在服气了没?!”
“那位真行家呢,站出来走两步?!”
“得了吧,这帮水军就这点能耐,一被打脸就跑的没影了!”
在赵大爷这番无比专业的讲解,顿时震慑住了所有的喷子。
这些水军哪见过这种场面?
别说是他们这些估计也就是一知半解,根本算不上什么行家的水军头子,就算是杨天身边的那个号称什么大师的老娘们,在赵大爷面前也是白给!
虽然谦虚点讲,国家级鉴定师和特技鉴定师之间的差距没那么大,可那得伱首先有了特技鉴定师的水平才行!
再一个,国家级鉴定师之间的差距,有时候甚至要比初级鉴定师和特技鉴定师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当然,这种差距并非指的是眼力、经验,而是指的知识储备。
国博的那些专家为什么名气大,不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技术好、经验足,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师承、人脉、地位、级别!
当这些都综合到一起,使得国博的这些专家,可以轻易调动无数行业内的资源,能够轻松查阅到无数旁人穷极一生恐怕都看不到的资料和文献!
这些常人难以见到、难以翻阅的资料,就是这些最顶级的专家之间拉开差距的核心因素。
因为实力到了赵大爷、王斌他们这种水准的大行家,实力、眼力、经验都已经打磨出来了,基本没什么欠缺的地方。
唯一欠缺的,只能是知识面了。
就像现在刘耀祖拍下来的这枚印章,保利和古玩城联手请来的那么多专家,没有一个敢下定论的。
包括王斌也是犹豫半天,也只能给出这是一枚顶级的缠丝南红玛瑙,雕工也属于大师级!
除此之外,他们不敢给出任何定论。
因为他们哪怕知道乾隆皇帝有丛云字样的玉玺,可长什么样他们不知道,有什么特征、特点,他们也不知道。
甚至连丛云宝玺究竟有几个,估计这些人也未必清楚。
他们哪怕知道有丛云宝玺,也不敢确认这枚已经被人清理的特别干净的玉玺,就真的是丛云宝玺!
万一这要是后人臆造品呢?!
就算是真的,没有包浆、没有老印泥残留,他们又能靠什么来说服别人呢?
所以这些人只能给出一个不确定的结论,没人敢直接一口咬定这就是乾隆皇帝御用的宝玺!
而赵大爷呢,三下五除二就直接敲定了结论,这就是乾隆皇帝的御用宝玺。
并且还有铁证来证明!
这就是赵大爷知识储备比他们高的地方,并且还亲自汇总过《钦定石渠宝笈》,对这枚丛云宝玺的特点、缺陷等等了如指掌。
可以说,今天这场拍卖会,如果去的不是刘耀祖而是王斌或者是其他那些什么大行家。
大概率没有人敢拍下这枚玉玺,而赵大爷在场的话,有可能下手比刘耀祖更果决!
这就是顶级专家之间的差距,也是所谓‘捡漏’的核心因素,就是一个信息差而已。
一件古董其他人都看不明白,都不敢下手,只有人家能看懂,人家知道它是什么,并且连它到底值多少钱都知道,所以人家就敢下手,自然而然也就能捡到漏!
“大爷,这玉玺竟然是乾隆皇帝御用之物,价值肯定很高吧?!”刘耀祖适时的帮直播间观众们问出了他们想问的问题。
实际上刘耀祖自己心里有数,关于这枚丛云宝玺的资料,他脑海里也有不少。
只不过短时间内得到的系统奖励太多了,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