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六零,咸鱼女主带全村发家致富

第189章 知青里出了个异类(1/2)

  看到热闹已经开始,沈佳宜放心的将儿子交给了小锦宝,而她自己则是走向了外围去研究拍照的角度,她想尽可能将所有人脸上真实而纯粹的笑容都记录下来。

  耳边的锣鼓越敲越响,鞭炮已经摆好了,鞭炮引线的位置蹲着两个年轻汉子,他们兴奋的捏着手里的一小盒火柴,蓄势待发,只等着大队长一声令下就点火放炮。

  原本点火不过是件小事,被他们这样认真谨慎对待后,气氛也跟着调动起来,好像点火也变成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点火!”

  阮老头子的声音冲破了锣鼓声传到了两个年轻汉子耳朵里,下一瞬火柴擦亮,点燃引线,随后便是一顿噼里啪啦鞭炮的声音。

  清河大队的男女老少都聚在这里,看着漫天的鞭炮纸屑,眼里都是炽热而兴奋的光。

  他们自发的笑着唱口号。

  大孩子们抱着小孩子,也开开心心的跟着唱。

  “咔嚓咔嚓——”

  外围的沈佳宜不断按着快门记录着这热火朝天的一幕。

  “清河大队咸菜作坊正式开工了!”阮老头子卖力的哟呵了一声,周围人跟着哟呵。

  等到鞭炮声结束,锣鼓声也缓缓停下了。

  热闹退去,大家并没有失落,反而内心火热更迫切的想回去岗位上干活了。

  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努力是会有回报的。

  “......”

  阮老头子看到大家伙都不需要分工就已经按部就班的回到了工作的岗位上,他一边欣慰感动大家的努力,一边心酸接下来要做的事。

  “老李!”

  阮老头子出声抬手,将正在咧着嘴笑手里还在敲着小胖锣傻乐呵的老李叫了过来。

  老李随手又敲了两下,‘呵呵’傻笑着看向阮老头子:“咋了大队长?”

  阮老头子见周围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才压低声音,无奈道:“下午我得去一趟火车站接人,几个作坊的事你多看着点。”

  “接谁啊?”老李不明所以,因着兴奋所以他没听出阮老头子话语里低迷的情绪。

  “接知青,上面说有十三个。”阮老头子长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神情沉重了不少。

  “多少个?”老李惊叫了一声,“那得吃我们多少粮食啊。”现在虽然不是双枪农忙的时候但是大队里头的活也不少,可...可知青有几个会干农活的啊?

  老李皱起的眉头看起来都能夹死一只苍蝇了,“咱们大队里不能少要几个吗?”

  “不能,人都是上面安排来支援乡村建设的。”阮老头子自己说这话都觉得勉强,他承认知青会读书有文化,但知青能帮忙种地,他是不信的。

  说到这阮老头子脸色更难受了,“上面领导说上山下乡来扶持农村的不止一批。”

  “啥?!”老李捏着小锣的手都在抖,“真是要人老命了!”

  阮老头子轻叹一声,“大队里的粮食也得规划下了,你让建党找几个人去清算一下咱们大队除了留好的粮种以外还有多少粮食。咱们大队冬天也得留着给社员们的救济粮,剩下的看看怎么规划,得挤出来给知青点留一部分。”

  老李的脸都黑了。

  第一批知青来了十三张能吃的嘴,就这,还有下一批?

  老李不禁想,要不是小神仙死里逃生碰巧好起来了,要不是大队长带着大家紧赶慢赶的搞生产,那他们清河大队的社员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安稳过冬吗?

  答案很明显。

  老李神情严肃了不少,他重重的点了下头保证道:“粮食的事保准安排的好好的。”

  “行。”阮老头子随口叹道,“知青点应该能住下十三个人吧?”往年来的知青从分房开始就闹出了不少问题。

  老李坦然道:“咱们大队的知青点已经很好了,屋子都是新盖的。我可听说了,隔壁孙家屯大队啥都没准备。”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反正知青们要是好生说话他可能会帮点忙,如果来了群刺头他不会惯着城里人的臭毛病。

  -

  转眼到了下午。

  阮老头子喊上了大队里负责开拖拉机的老周,和他儿子小周一块去县城。

  到了县城的火车站外头,看见一群拎着行李、正四处张望的年轻男女。

  阮老头子默默叹了口气,数了数,这才十二个人?咋还漏了一个。

  没多想,阮老头子直接举起手里的横幅,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清河大队’,“要去清河大队下乡支援的知青赶紧上车!”

  听到这话,知青们这才意识到眼前的拖拉机是来接他们的。

  看着眼前的拖拉机,拖拉机上明显拉过其他的农作物,虽然清扫了但还是有些泥土。

  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