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父是朱元璋全集阅读

第372章 书生(1)(1/2)

 第372章 书生(1)

 最后一届淮西勋贵集团分赃大会,在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中,胜利落下帷幕。

 但也有些伤感!

 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舍不得。

 可正如李景隆所说,这笔泼天的富贵他们吃了二十多年,早就吃饱了,现在是见好就收的时候了。

 若再贪得无厌,只怕要适得其反了!

 这道理谁都明白!

 他们这些人,不是当初那一辈开国淮西勋贵军功集团了。

 论威望,他们哪比得上他们的祖父父亲?

 论影响,他们鸡毛功劳没有哪来的影响!

 论能力,他们的祖辈父辈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怎么比?

 就算是比心眼,那一辈活下来的老杀才们,哪个不是人精?

 他们现在泼天一般的富贵,就是靠着父祖的余荫罢了!

 要识时务没父祖辈的能耐,就别惦记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在这场分赃大会的尾声时,曹国公李景隆的发言更是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咱们这五十来年的功劳饭,也吃得差不多了”

 “不光咱们吃的差不多,咱们的儿孙敞开了花,也能花上几代人”

 “这都是皇上的恩德”

 “但是呢,要想家族真正的一直兴旺下去,还是得有人才”

 “把家里那些不成器的小子都教育好!”

 “不说文韬武略,起码要文武双全!”

 “反正不能是吃喝嫖赌的纨绔”

 “只要他们像个人似的,凭咱们父祖辈的老脸,还是能混个一官半职的!”

 “稍微有点精忠报国的心,皇上也必然大力提拔,谁让咱们都是自己人呢!”

 “来来来,诸位满饮此杯。”

 ~~

 而作为席间难得的,少有的清醒人,胡观有着自己的认知。

 皇帝在登基时,最大的阻力是宗王。

 所以宁可牺牲自己的名声,也要铁手削藩。在这个过程中,宗王们死的死关的关。其他跟皇上低头的,也都送到了万里之外的藩国就藩。

 可以说皇上这一手,直接打破了当初太祖高皇帝的分封制,砸了宗室子弟们世袭罔替一代穿一代,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金饭碗。

 而出于为监视藩王,控制海外疆域,方便移民管理,促进商贸等目的皇上又不得不再把淮西勋贵集团拉了进来,让他们出人出力出钱。

 近二十年之后,海外诸藩再次被削弱,杜绝了他们自立山头的可能。

 同时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各海外行省宣慰司的行政结构也已经稳定,农业商业稳定发展,大明朝的移民在各藩站稳脚跟之后,这些淮西勋贵们也失去价值了。

 皇帝给了他们一个很体面的落幕的方法。

 分赃!

 但同时也无声的告诉这些勋贵二代们过去不等于未来!

 现在的大明,一切旧的都成了过去式。

 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后,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

 ~~~

 转眼,腊月二十,大寒。

 这真是北方人口中的年根儿底下了,眼瞅着就过年了。

 是以这北京城各处的集市,市场,愈发的热闹兴旺。

 买东西都跟抢似的,还生怕抢少了

 “劳驾让让”

 集市上的人密密麻麻,里三层外三层。

 人们口中喷出的热气,在半空中形成一层厚厚的白雾。

 邓平一边推着身前的人,一边皱眉嘴里叨叨。

 “兄弟让让,别这杵着”

 “让让,劳驾给条道”

 “借光卧槽你他妈听不懂人话哐!”

 “妈的!”

 邓平努力的维持着身后几位爷的安全,额上已是紧张的冒汗了。

 朱允熥则是笑呵呵的,在一群便衣侍卫的簇拥下,站在一处摊位前。

 李景隆在他身后左边,穿着皮毛衣裳带着暖帽,肩膀上挂着个褡裢。

 褡裢鼓鼓囊囊的,显然已经装了不少。

 朱允熥右侧,却是一个腼腆的身材有些瘦的白面少年。

 那少年好奇的看着四周,却又飞快的低头,明明眼中满是好奇,却又不敢跟人对视。

 “知道这是什么吗?”

 朱允熥笑着拿起摊子上一个罐子,对那少年问道。

 后者眼睛中都是笑意,无声的摇摇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