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独

第104章 第 104 章(1/3)

  南晋与三国都接壤。

  东吴这边李家地位低,还未听到什么风声。

  可是,能导致桓楚和蜀汉的大世家子弟都不出门了,是什么缘由呢?

  萦芯一算,幽幽道:“桓楚吞并小赵也十年了……小赵就大赵三分之一大,怎么也消化了……司马氏和曹氏两家的仇怨,可比咱家跟桓楚、曹氏的大……”

  曹睿杀了司马氏千余口,那可都是司马家千百年积攒下来的精华,人家原本是能建立那什么朝的!

  司马氏遗族反叛曹魏时,可不管跟曹操是不是一个祖宗,逮到姓曹的就杀,南晋至今都没听说有姓曹的敢去呢……

  李藿一听,后脖颈子汗毛都竖起来了。当年祖祠廊下阿耶那句“夷三族”的恐惧和仇恨交织,一时不知该作何答。

  他沉了沉喉结,然后才道:“你是说,桓楚会趁着南晋新旧交替……”

  萦芯管家,还知道一些似是而非的情况,“眼看夏收,粮食却涨了两成……你若不说南晋的事儿,我还想不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难道是陛下在暗暗收购粮食?”

  县都没出过的兄妹俩唠了半夜天下大势,只盼桓楚都是冲着南晋去的。

  他两国最好两败俱伤,吴国作壁上观,最好别火中取栗……

  然后,转天,司鹿来问:“小娘子,丁葵来了。说是收了不少农奴,问咱家要不要。”

  “嗯?怎么突然……”

  萦芯先是一愣,又想起前事,问道:“哪里又有灾了?”

  司鹿自是问过,道:“还是冀、并二州有了旱灾。不过这次并州那边没把他们赶出来,只是一些散碎灾民卖身为奴……”

  自上一次闹了一次并州奴后,费县再收的普通奴仆基本都被面坊、酱坊买走了,致使萦芯家南地这两年只陆续开了三个村。

  让阿糖把最近不怎么翻的南地地图找出来,萦芯指着几处,“这六个地方麦芽去看过,可以建村,你去跟丁葵他们说吧,要求还是以前那些。

  让他老大跟几个卖当用货品的小商铺打个招呼,咱家市价全包。”

  司鹿拿了地图走了。

  他跟另外两个管事有上次的经验,已经不用小娘子亲自出手管这些事儿。

  阿糖面露忧愁,道:“这天下怎么总不太平呢……”南晋是不是也有什么灾情,所以那几个文士都不来了呢。

  “那谁不是说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么……”萦芯一撇嘴,天什么时候也靠不住啊……

  “那是老子的《道德经》里的话,当年小娘子不还抄过么。”阿糖无奈的道。

  “可别提了,全是错别字!”当初她跟阿糖识字不多,都是照猫画虎。

  一开始真以为药皇能救阿娘,抄的多认真呢!

  后来……她精神恍惚,后半部分一句话能出四五个错。李藿看书多,还翻到过一回,没心没肺的指着后半段的错字笑了萦芯小半月!

  “唉……”阿糖也想起那时,小娘子总哭,只有抄书时还能好点。

  “你不要急,今年不行还有明年,之前不也雇行商去打听了么,早晚会有准信儿的。”萦芯安抚她道。

  “嗯……”阿糖看着懒懒躺在大黑身上的小娘子,突然道:“小娘子,扎耳洞吧。”

  “不扎!”

  “不疼的。”

  “不可能!

  只是你好了伤疤忘了疼。好好的耳朵扎个洞,疼不说,冬天带耳环多冷啊。”

  萦芯的振振有词给阿糖逗笑了。

  其实她是“前世”听说扎了两个耳洞下辈子还得作女人,当时她没信,跟着同学去扎了两个,后来不化妆不带饰品,都长死了。

  一朝穿越还是女孩儿,她虽然没吃过生育的苦,但是生理期的苦是吃够了的,因此,萦芯决定:

  此生坚决不嫁、不扎耳洞!

  李家人谁也不知道小娘子哪来这么多“歪理”,还犟不过她,只阿糖偶尔还说说,李藿全都放弃了。

  晒书节在文士圈儿里,安静却火热的过了。

  余甘茶馆又多了两架子书,大部分都是各家自己收藏的孤本,价值非常惊人。

  因此“书河”美名远播,经常有文士到此一游。

  费县一些空置的小二进只要收拾的足够干净,就能短租给他们。

  紧接着就是来取调珍酱的行商离开费县,徐州去年七成半的豆子都消耗在酱坊了。

  只是面坊出了点状况。

  范生来到李家送分红,头一次让李家下人去屋外远远看着,小声与萦芯说:“上面跟南亭侯和孔家说了,从今往后,粮食不能出吴国。”

  挂面当然也是粮食,虽然不出口,在吴国也都卖出去了,但是这个要求后面隐含的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