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独

第243章 ..(1/2)

  臧县长这一夜真没白愁,他又想起了那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抄家!

  而臧县长离了智囊,自己也聪明了一回。

  他没朝着世居本地的大小世家下手。他把目标定为略有家财的小庶民、小商户家。

  尤其是昨天敢去县衙跟他要多收粮税的那几家!178xs.com

  以前,他兴起恶念时,有刘援佐劝住了他,可这次还在运粮的刘援佐插翅也赶不回来。

  人,因为出生的起点,因无法超脱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作出的选择,以及不同选择造成的不同后果……等等因素,在理解同一件事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也正是这些因素,让走到人生的岔路口的时候,明明能看见一条更光明的路,却往往被过去的惯性裹挟着,奔向不见五指的黑暗。

  如臧县长,在离开家乡出来做官时,还是个只想捞点家资的普通庸官。后来被贪欲一步一步的牵引着,犯下大错。而今,他又要为了遮掩这个大错,铸下更恶的罪……

  如萦芯,因为前世某些辫子戏带给她的刻板印象,觉得所有时代背景的皇帝,都掌握着对臣民“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威!

  可实际上,吴国的皇室的这项权柄,在失去大本营吴地以后,因为不停的向支持祂的世家妥协的过程中,渐渐被消磨了。若非如此,孙瑾想处死太卜,不用这么麻烦。

  哪怕太卜没有跟那些别国的间谍有过勾结,只诓骗陛下什么“并州要受天厌五年”这一件事,就足以让孙瑾直接拿他阖族祭天了。

  孙瑾自认自己智计百出,却被太卜骗了两次!

  可就因为太卜出身冀州高阳郡公孙氏,乃是可以比肩泰山郡羊氏的世家,也是当初高祖孝皇帝经略冀州时,第一批投诚的大世家,哪怕太子已经查到了太卜两个在逃弟子都是别国间谍的实证,他也只能“间接”赐死太卜本人。

  至于公孙氏一族,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孙瑾的魄力是碰不了的。

  而且,公孙太卜太不知廉耻了,竟然妄图效仿顾荣,一直苟活着没有即刻自裁!

  当初顾荣是真的病笃无治,而且顾荣本身并无罪责,孙瑾怜惜他只想看长子顾禺续娶,这才任他拖延。

  太卜之罪,动摇国运,哪怕夷三族都不足惜!

  可是没办法,孙瑾除了小心眼儿还要面子。就是为了维稳,也不能让大家都知道:

  哦,朕任命了个骗子太卜,被他骗到任由一洲之民自生自灭,还被他骗到被敌国间谍利用,害死了自己的心腹大将!

  孙瑾只能强憋一口气,等公孙氏的明白人去劝太卜速死!别连累无辜族人!

  自顾禺出事,孙瑾就憋着一股火,当日叱骂丁姬就是他没憋住的表现。而今这股火更加炽烈了。

  他这辈子,自知道不争帝位肯定不得善终开始,就总因对手太强或者队友太菜憋火。

  当了皇帝后,又因为手下官员都是“一心为自己家族”,只知互相扯皮的货憋火。

  眼看太子长大,脾气又直又燥,还没有更好的能换,以至于他想当个逍遥太上皇的期望破灭,他还是得憋着这股火!

  孙瑾总泄泻,其实不是肠胃有问题,是他肝气郁结,太医令偶尔给他吃点泻肝火的药导致。

  不过他的火都是心结所致,吃什么药都是治标不治本。

  好在太子这几年被全塘教得越来越明白。于间谍一事上,虽然还是被定侯夫人和间谍牵着鼻子走,可国事家事两不耽误,大方向的取舍做的非常对。

  让太子派人去问定侯夫人,一是陛下对她的试探,也是陛下对太子的提点:

  太子怎能是一届女流用言语就可以驱使?太子应该对她有最基本的怀疑态度,并且因为这份怀疑,不能任她站在干岸上看着。

  太子孙钊因为这几日一直没有全中庶子在身边协助,加上追查太卜两个逃走的徒弟遇到了瓶颈,本就有点压制不住急躁的脾气。

  他去跟父皇请求要回自己的中庶子,父皇竟然让他去问那个满嘴跑舌头的小寡妇!

  难道东吴没男人了吗?

  因着是父皇的指示,孙钊只能派脑子没用、忠心可信的张戴去跑腿。

  等张戴一学自己是怎么跟定侯夫人说的,定侯夫人又是怎么回复太子殿下的,孙钊气笑了。

  最起码,在他手头的这件事上,小寡妇比张戴好用一百倍!

  可惜,张戴被顾毗一句没下帖子不敢直接上门忽悠回来,以为他们第二天就会来。孙钊却知道,人家这不过是一句托词。

  张戴请不来,父皇又要他用此人,难道难道父皇是想让他对小寡妇“礼贤下士”吗?可前提是对方得是个“士”吧?

  小寡妇除了有个克夫的名声比较响亮,哪怕有个皇室遗族的出身,也不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