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独

第246章 ....(1/2)

  “施将军!施将军饶命啊!”盂县县长也是并州一个小地方出来的小世家郎君,倒霉催的三年前才上任。

  要不是回老家还不如在任上还能得点俸粮,早挂冠求去了!

  他本人一无治理之才,二无搜刮民脂民膏的狠心,因为自己家都快揭不开锅了,连个幕僚都没有。苦熬三年,眼看着任期要满,为了能换个地方当官,这才准备对治下伸手。

  可他真冤枉啊!隔壁县听说都被那黑心县长刮没三分之一的平民了,也没出事儿。怎么就他这里出了乱子啊!

  施巍也在并州熬了最难的这几年,大概知道他是什么情况,再说,如何处置他是州郡的民政,跟他掌管的军权无涉,便道:“陛下赐并州军军粮,可惜前几日雨大,都湿了。某便做主借给县长赈济县民吧。”

  “多谢施将军!多谢施将军!施将军这是救小县阖家,请受小县一拜。”盂县县长两眼立刻恢复许多生机!

  把湿粮赈济贫民,把干粮自己留下贿赂上官,既能安抚百姓,又有了调离的希望。这施将军果真如传言中那样,是个老好人啊!

  施巍本就大他好多级,生受了他到地的一揖,“如今乱民已平,只贼首在逃。至于贼首留在县里的族人,还需县长自行缉拿。”

  “是!小县这就去集合贼曹丁!”聚民生乱在此事,断个族诛的大罪也不算重了。有他们顶缸,盂县县长觉得自己身上的罪责就又能轻许多。

  作为一洲的大将军,施巍也不能离开并州大营太久,留元庭带五百骑兵在此震慑,等县里赈济完,再汇合了大廖和右军一起回营。

  施巍便带着孟县县长给他打的军粮欠条和三千骑先回大营了。

  结果,施巍才出盂县小半天,还没遇到去接应粮队的大廖,先遇到了一小队营中来的军递。

  施巍心下一凛,赶紧撕开信封,只看了两眼,便命令全军改道西河郡谷远县!

  那里,也生了民乱……

  “小娘子,小侯爷回了。”萦芯才放下小匕,阿蜜便来报顾毗回来了。

  萦芯便依旧只带着德音跟他在二进的小书房商议。

  顾毗昨夜在心里已将看过的口供整理了一翻,花费了近一炷香的时间才转述完。

  比萦芯猜测的还要早一点,最晚大概在三十五年前,就有一伙奸细潜伏进了广固。

  那时候小赵国还在,各国之间商贸往来频繁,哪国都有其他四国的探子,可探子只探听,很少生乱。

  彼时,孙瑾还不是太子,这伙奸细的耐心非常充足,直潜伏了近八年,才在孙瑾被立为太子的当年,漏了一次行迹。

  也是为了巩固太子之位,党同伐异,也是为了清除他国触手,孙瑾在先帝的默许下,本着宁杀错勿放过的原则,诸般牵连。

  连德音出身的这种小世家都彻底打散,可见当年的清洗波及之广。

  当年,搜出的证据和抓到的奸细审问出的供词,都直指小赵国。

  之后孙瑾顺利登基。广固虽然偶有事端,可孙瑾一直认为已经将小赵国的触手全都斩断了,哪怕再有探子,不重新积累几年的功夫,怕是也掀不起什么波澜。

  后来,小赵国破,孙瑾虽然没有在明面上得到小赵国一寸土地。可小赵国的逃民许多都逃到了东吴,带着家产的在东吴定居,没有钱财的成为东吴最底层的劳力。

  自那年起,若没有天灾,东吴的粮税和契税就好看了许多。

  直至四五年前,孙瑾察觉有人将手伸进了他的后宫里,搅弄得几个姬妾越发“知情识趣”。丁姬就是其中之一。

  孙瑾一边享受,一边暗中追查。可惜他的动作和意图被发觉,暗处之人很快斩断臂膀,逃之夭夭。

  直至萦芯向太子孙钊举报丁氏被人撺掇,暗害顾荣十数年,孙瑾联系前后,这才惊觉,当年那伙间谍并未被清缴干净。反而一直蛰伏在广固,用一种缓慢而执着的手段,达成了他们的目的——糜烂顾氏。

  听完,萦芯一叹。

  从顾荣再婚的盛况开始,这一场绵延几十年的谋划,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执行人的耐性与定性!

  但凡耐性不够,早就因顾荣的苦苦支撑而半途而废了。

  但凡定性不够,恐怕也会因七皇子的出生将计划的重心往丁氏一族偏移。

  可这伙人的头目一直目标明确,并且头脑清醒:

  皇子之间的大位之争是容易动摇东吴国本,可让东吴失去顾氏更能削弱东吴的武力!

  顾毗说完,连喝两盏才解了渴,见嫂嫂面露沉思,继续道:

  “如今太子除了派人去追索太卜的两个弟子,还派人去查当年外翁的幕僚。嫂嫂看可还有其他调查的方向?”

  萦芯不答反问:“你昨日见太子除了还在追查此事以外,可还有别的动作?或者朝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